王向東仔細查看了金山島的結構,閣樓的基座高出湖麵有三米多,四周都是一塊塊的大石板壘起來的,做成假山的造型,裡頭掏空搞出一個暗室來,也就十多個平方大小。
暗室的出口麵朝南方的湖麵,兩扇石門封閉著,外頭還用大石板疊起來堵住,跟周圍渾然一體,想要找到這個暗室不把假山拆了是找不到的。
王向東不知道這個暗室是建造金山島時就設置的還是後來掏的,其目的還是為了保存這兩尊雕像,閣樓上擺了兩尊木雕隻是掩人耳目的,難道這兩尊雕像有什麼特彆之處嗎?
這個時間點也不好去查探,湖泊區這一帶還有不少小孩在頑耍,大人在釣魚,湖裡確實有不少魚兒,但大魚不多,王向東自然不會在這裡搶活了,他就往北邊的平原和山區走,雖然沒有發現梅花鹿了,但那幾隻野雞也勉強湊個數吧。
循著紅點,王向東花了些時間在山林裡穿行,還依稀可見早先開辟出來的近兩米寬的馬路,那是前朝皇帝帶著大臣騎馬圍獵梅花鹿的林間馬路,隻是現在都是枯草落葉了。
用彈弓收獲了五隻野雞,驚走的一隻直接飛過城牆跑進了西北邊的山林,閒著也是閒著,王向東就從城牆上跳了下去,朝著西北方向追去。
打下這隻試圖逃生的野雞後王向東才注意到他來到了外八廟建築群中規模最宏大的普陀宗乘之廟,就是俗稱的“小布達拉宮”。
普陀宗乘之廟是乾隆依照布達拉宮造型風格建造的,在避暑山莊外圍建造外八廟可不是康雍乾三代皇帝閒著沒事做的,彼時正是前朝鼎盛時期,國力強盛,萬朝來邦,這些寺廟就是皇帝接見藏蒙各地來朝拜的使節建造的,也彰顯了民族大一統的盛世榮光。
小布達拉宮坐北朝南,建造在山坡上,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最高處巍峨的主體建築大紅台,從山坡自北往南自由布局的白台群,以及遠處起伏的群山、近處流淌的小河等等。
隻是現在的小布達拉宮曆經滄桑,廟內鱗次櫛比的白台已經變得零落殘缺,樹木稀稀疏疏,尤其是西邊山坡上已經變成一片光禿禿的不毛之地了。
拋開寺廟內部遭到怎樣的劫掠、怎樣的破壞不提,僅從外景看便慘不忍睹了,可想而知當年的各係軍閥和後來進駐廟內的日小鬼子們,他們在小布達拉宮裡頭都乾了些什麼,昭然若揭,不言自明。
現在這座占地麵積達二十萬的小布達拉宮隻有寥寥的幾十個喇嘛僧人,來這裡上香許願和遊玩的人太少了,他們都得自己開荒種地自食其力了。
王向東還看到好幾個小孩子,穿著破舊的僧衣,跟著喇嘛們在打掃院落,估計是被寺廟收留的孤兒了,一個個骨瘦如柴的,看著心酸。
王向東也沒心情進去遊覽,返回到避暑山莊,沿著城牆往南走,重新回到了金山島。
坐在閣樓的長椅上吃了幾個饅頭包子,喝了靈水,把肚子先填飽,其實主要是等著附近的人回家吃飯去。
終於湖泊區這一帶沒人了,王向東馬上來到南邊的假山下,伸手把一塊塊大小各異的石板收了,然後露出一個兩米左右寬高的石洞來,看到了那兩扇石門。
推開石門,挺沉的,王向東稍等了一會兒,沒有聞到不對的氣味,那就戴上頭燈走了進去。
地麵是皇宮專用的金磚,四個角落都有插著紅色蠟燭的精美的盆子,兩尊高大的雕像並排矗立在北邊,麵前各有一個香爐和一對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