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講笑話
“哈哈,亞男姐,你也是大科長啊,我是路過此地順便進來拜訪一下,不會打擾你吧?”王向東走了進去跟花亞男握手。
“東子,好久不見了,帥氣多了,歡迎歡迎。”花亞男上下打量著說道,然後拉著王向東在長椅上坐下,倒了一杯茶水遞給他。
“亞男姐,你更是意氣風發呀,你們這電報大樓真氣派,跟東邊的京城飯店有得一比啊。”留著齊肩短發的花亞男一身郵政製服顯得精神抖擻。
“是嘛,多謝誇獎,咱們這電報大樓剛啟用兩年,確實是京城的一個亮點,瞧見正中間的鐘樓了嗎,全京城人的整點鬨鐘。”花亞男開心的笑道,坐在王向東身邊開始介紹起她們的電報大樓來。
電報大樓主體共6層,一樓有營業廳、電報送報室、辦公室和檔案室等;二樓有傳真室、電話會議室、載波室和禮堂;三樓有國際、市內報房、國際和市內報底室;四樓是國內報房、機線室等;五樓是控製室;六樓是機關辦公室。
京城電報大樓是國內第一個國際國內通信樞紐,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電信業務綜合營業廳。
自建成使用之日起,每一封從全國各地發出的電報,都要先經過電報大樓,才能轉到地方,電報章上鐫刻的“01”編號,就是大樓“郵電大哥”地位的身份象征。
在長安街上矗立了半個多世紀的電報大樓,最令京城人熟悉的還是響徹京城的樓頂鐘聲——《東方紅》樂曲,這是當年由總理親自選定的樂曲,每天早晨7點至晚上10點間報時。
電報大樓是京城人通過電報、長途電話等通信手段與外界溝通的主要場所,“嘀嘀嗒嗒”的發報聲響徹一層的營業廳。
“東子,你不是來發電報啊,要是有急事要發電報儘管來找我,我親自幫你發,哈哈,夠給你麵子了吧。”花亞男笑道。
“我發啥電報啊,處裡有電話直接撥打了,對了,咱們這裡發電報是怎麼個情況我還真不知道,亞男姐你給說說啊。”王向東勤學好問。
六十年代的人們要是真有急事還就得發電報,這比寫信快得太多了,當然也就更費錢了,最初定價一個字是三分錢,由於發電報的成本遠超這個價格,後來逐漸提高,到七十年代是一個字七分錢,就算是三分錢也是普通人消費不起的,隨便發出十幾個字就要幾毛錢了,所以這年代人們非緊急事情還是以寫信為主。
當然打電話也行,隻是長途電話同樣費錢,而且還得等待轉接,這等待的時間還得計算到費用中去,如果不需要對方回話的還是發電報更劃算。
然後花亞男給講了個發電報的笑話,說有個小媳婦給在遠方工作的丈夫郵寄了一條被子,不久後丈夫發來一份電報,上麵隻有三個字:“由、甲、申”,小媳婦看不懂呀,就拿著電報去問當老師的鄰居,鄰居笑著解釋道:“電報上這三個字的意思是說,你丈夫蓋這條被子呀,蓋住了腦袋就蓋不住腳,蓋住了腳就蓋不住腦袋,蓋住中間的身子,腦袋和腳就都露出來了,哈哈。”
王向東聽完也笑了,這個笑話不管是真是假,從側麵說明了當時發電報費用高,大家都想省錢,就絞儘腦汁,儘可能的縮減詞語,以求做到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