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記者了不起啊
“前朝的王府現存比較完好的還有十幾座,咱們東城區這邊除了豫親王府,也就是現在的京城協和醫院,昨天剛挖過的賢良寺也算一座,另外還有幾座,要不咱們就先從東城區的這幾座開始吧?”楊老師提議道。
“嗯,我也是這麼想的,咱們就近更方便些,就從這裡的周邊先開始吧。”王向東點頭應道。
“行,就拿咱們公安部來說,原本這裡就是翰林院所在地,之前咱們已經勘探過了,其實旁邊的原米國使館所在地就是一座王府改建的,咱們就從它開始了。”楊老師指著東邊說道。
“我記得上回楊老師你介紹過的,翰林院被縱火燒毀時米國使館還幫忙搶救了一些古籍善本,那裡還是座王府啊,楊老師你給介紹一下啊。”王向東倒是沒看到過這些材料。
“那邊最早是淳親王的府邸,淳親王是指康熙帝的第七子允佑,雍正上台後晉封他為淳親王,此府是他受封親王後建造的,到鹹豐十年,王府被收回轉而改作為米國使館。”楊老師點頭開始介紹了。
“王府居然會被收回去啊,這淳親王是犯了啥事了?”張勇好奇的問道。
“不是犯事,這淳親王允佑可是個老實人,不參與皇位爭奪,所以雍正才封他為親王,但前朝實行的是世襲遞降的封爵方法,如始封王為親王,後代大宗則世襲遞降,降至奉恩鎮國公則世襲罔替,他傳了七代,最後隻能改為梁公府,遷出王府另外再建造府邸了。”楊老師解釋道。
淳親王他這一門可以說是前朝諸王的“典範”,是比較平淡、完整的走完世襲遞降程序的少數諸王之一。
也就是說第一代始封王是親王,第二代就降爵為郡王,第三代降爵為貝勒,第四代降爵為貝子,到第五代被降爵為奉恩鎮國公後就世襲罔替了,第六代和第七代都還是奉恩鎮國公,從第五代起就享受不到王府的待遇了,就隻能另外再建造公府了。
“嗬嗬,真是長見識了。”張勇咧嘴笑道。
“好了,那咱們就準備開工吧,現在那邊已經不是米國使館了,是咱們國家宗教事務局的辦公場所,跟他們溝通應該不成問題吧。”楊老師點頭說道。
於是一行人又騎車出發了,可剛出公安部大門就被人攔下了,看來這人是早就守在門口了,邊上還支著一輛自行車。
“同誌你們先彆走,我是京城日報的記者,需要采訪你們幾個問題。”一個戴著眼鏡穿著中山裝的中年男子攔住楊老師問道,楊老師在四人裡肯定是歲數最大的,所以這人以為他是帶隊的了。
“同誌,你知道我們是做啥的嗎?你們搞采訪就這樣在大門口攔住問的嗎?還隻有一個人嗎?”楊老師笑著來個三連問道。
“彆以為我不知道啊,你們不就是要去對文物保護單位搞勘探測評的嘛,這是我的記者證,我可是利用周日時間專門來找你們要第一手新聞素材的。”這人亮出了工作證後很自信的應道。
“消息很靈通啊,你怎麼就能認定是我們呀?有單位介紹信嗎?”王向東撇了一眼工作證問道。
“嗬嗬,四人組合嘛,還有一麻袋的工具,至於你說的介紹信,周日了,沒來得及去打證明,不過我有工作證啊,我還帶了照相機,說不定還能讓你們上報紙呢,隻要你們配合我做個新聞報導。”這人笑著拍了拍挎包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