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年頭落後、艱苦的條件下,咱們的科學家能夠破除曆史上的認識誤區,發展出適用於四大家魚的人工繁殖技術,實際上也是一次艱難的創新過程,他們為了全國人民的餐桌上能多一道魚肉付出了巨大的艱辛和努力,向他們致敬。
當然現在的人工繁殖和養殖還在長江以南地區進行實驗和拓展,等到大批的人工繁殖的魚苗能夠大範圍的進行池塘養殖,那咱們的淡水養殖業就能飛速發展,到時候就不用再發愁沒有魚肉吃了。
當然這個過程還是得三年五年的實驗摸索,魚苗長大成魚需要時間的,成功之後才能在全國範圍內推廣。
王向東現在也隻能先從河裡把魚兒搬到餐桌上,他這回直接把車子開到了八裡橋上,然後跟三狗子分開行動,準備從兩岸往西一路抓去。
“王科長,錢家莊村也來捕魚了,嗬嗬,動作很快啊。”看到橋的東邊河岸上也有人在撒網,三狗子笑道。
“這樣也好,通惠河裡的資源可以充分利用起來,至少這段時間可以幫助大家夥增加點營養了。”王向東點頭說道。
雖然現在的通訊條件落後,但村與村之間的消息傳播還是很快的,周邊的村子相互之間都是通婚的,誰家都有個親戚在鄰近的村子,走上幾裡地串個門就能把消息帶到了。
現在又正值春耕,村委要招待下鄉支農的同誌們,能提高一下夥食標準誰不願意啊,這是麵子問題,所以聽到能從河裡捕到不少的大魚,很輕便的就能獲取肉食,那還不趕緊行動起來,於是城裡供銷社和百貨商店的庫存漁網很快就銷售一空了。
這時候要是有人開車從通惠河通州段一路往東一直到北運河鎮,沿河都能看到岸邊有不少人在撒網捕魚,還有一群小屁孩在圍觀,倒是形成了一道獨有的景觀,大家一起來抓魚。
王向東心想估計用不了幾天,通惠河上遊朝陽區河段也會出現這樣的景觀,甚至京城郊區的各條河流都會有人撒網捕魚的,從大自然中獲取食物是人類的本能嘛。
上山打獵下河捕魚一直以來都是人們獲取食物的最簡單的途徑,隻是受限於各種條件無法進行而已,有條件誰不會去乾呢。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雖然以前因為各種條件的限製對河魚忽略了,但現在聽說有個林家莊村每天從河裡抓上來幾十上百條大魚,根本吃不完,都晾曬起來做魚乾了,有樣學樣,那些得到消息靠近河邊的村子都想對河魚下手了。
村民個人沒有能力或者舍不得買漁網,那村委以集體的形式購買總可以吧,大不了再添上一些玉米粒,能獲取到大魚肯定不虧啊,夥食的改善肯定也能大大提高春耕的效率。
雖然村民們沒有王向東那種變態的捕魚能力,但舍得拋撒玉米粒喂魚打窩,村民們有的是時間和體力,世上無難事,隻要肯登攀,下功夫總是能抓到魚兒的。(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