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師,我發現遛鳥的籠子外頭總要罩著布,這是有什麼講究嗎?”王向東不懂就問。
“鳥籠子用布罩著最大的作用就是怕鳥受驚了,比如百靈鳥最怕紅色,要是遛鳥的時候街上突然躥出來一個穿紅衣服的,鳥一受到驚嚇就廢了,那就虧大發了。”楊老師馬上解釋道。
“而且這要是行家,隻要一看鳥籠子的布罩就知道裡頭養的啥鳥了,比如養紅子用白色布罩,養黃鳥用竹色布罩,養百靈用藍色布罩等等。”
“王科長,你看過老舍先生的《茶館》嗎?”楊老師說到這裡停下來問道。
“嘿嘿,我隻看過電視裡播出的話劇,書還沒看過呢。”王向東有些不好意思了,不過還好有了電視,他也能陪著家人看了不少這年頭的故事片。
“不要緊,有空可以去看看,它描述的就是咱們京城的市井生活,其中就有關於京城人養鳥的情節描寫。”楊老師也不以為意,就繼續介紹起來。
老舍先生的《茶館》是五八年在京城人民戲劇院首演的,獲得了巨大成功,該話劇圓滿地展示了老舍作品所獨有的“京味”風格,堪稱老舍戲劇創作的頂峰,也是咱們國家成立後的話劇精品之一。
老舍先生的《茶館》裡邊,鬆二爺和常四爺這兩個人一出來拿著的道具,就是提著的鳥籠子,明眼人通過布罩就能判斷出裡頭是啥鳥了,然後就能推測出這兩個人不同的階層和性格。
常四爺提的籠子裡頭是畫眉,養畫眉的過去都是庫兵、撂跤的,練武的叫武行人,那些人才會養畫眉呢,走起來晃著膀子大搖大擺的。
鬆二爺提的籠子裡頭是黃鳥或者黃雀,養這些的大部分是講究的讀書人,就是文人了,比如教書先生、大夫等自詡肚子裡有墨水的人。
這也就是京城養鳥人裡頭的區彆,層次不同養的鳥兒也不同,講究就講究在這兒。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還有很多規矩也要講究,這些人養紅子、黃雀、點殼兒,不許問賣不賣,連勻不勻這類問話也犯忌。
就是說你不能一上來就問人家提著鳥兒的:“您那鳥兒賣不賣?”,你得說:“您那鳥兒勻不勻?”。
這差了個字眼在過去都是犯忌諱的,人家提著鳥籠在遛鳥兒,是顯擺是炫耀,你卻一上來就問價兒想奪愛,遇上常四爺這樣的你就可能會白挨一頓揍的。
其實這也包括大牲口,人家手裡牽著,沒有標誌是不許問價的,你到騾馬市,人家大騾子、大馬牽著,你不能隨便上前就問人家多少錢的,想要售賣的牲口、活物得插草標,不插草標是不許問價的。
所以進到官園市場裡頭還得有眼力見,如果見到提著鳥籠子的,鳥籠上有插個草標,或者牽個大牲口,牲口籠子上插個草標,那就能上前問價了,不然的話,確實會挨罵挨揍的。(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