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沒注意到自家丞相臉上的笑容已經快要維係不住了的扭曲表情。
劉邦搓了搓雞皮疙瘩,在底下小聲和蕭何嘀咕。
“哎,我聽說韓非跟李斯雖師出同門,關係卻不咋滴,如今看來不像假的啊。”
蕭何這句話倒是挺讚同的,也掩唇小聲的回應。
“是啊,我聽說當年陛下求才若渴,天天都去韓非子院兒裡陪他,可惜那位心不在大秦,始終不肯允了陛下。”
劉邦嘖嘖了幾聲,露出一個唏噓的表情。
“可憐,可憐啊可憐。”
扶蘇豎著耳朵偷聽了幾句劉邦和蕭何的嘀咕,麵上漸漸露出震驚又匪夷所思的表情。
……這個人,整日就跟自家幕僚說這些?!!
父皇就喜歡這樣兒的繼承人?!!
半輩子遵紀守禮沒乾過什麼出格事兒的小公子實在被劉邦這街頭巷尾長舌婦的做派震碎了三觀。
三國。
曹操負手看了一會兒天幕,眉宇漸漸蹙了起來。
“九品中正製麼……”
他雖然一直也不排斥門閥勢族的人才,但是他也同樣明白,一旦讓門閥掌控了權力,會走向怎樣的終局。
曹家的孩子沒有愚蠢的,曹操不認為自己的兒子們會意識不到這一點。
“是局勢所迫,不得不這麼選麼……”
他閉了閉眼,終究是長歎了一聲。
他一生未想過稱帝,天幕也隻是隻言片語的提過幾句曹魏的曆史走向。
但他已然從那些碎片中拚湊出了一個不算是美好的真相。
他走的路正確與否,他自己也說不清。
但結局顯然不儘如人意。
……
天幕畫麵悠悠然轉過。
無論九品中正製是否是一個好的選官製度。
當他出現的那一刻起,就已經在華夏的曆史舞台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哪怕後來被科舉製所取代,內核也被完全的更替迭代。
但它在華夏延續了近四百年的官員品級框架卻一直流傳了下來。
一直到清朝末年,朝廷中官員仍然按照九品劃分。
一品最高,九品居末。
回到魏晉南北朝末年,隋朝初初建立之時。
緊隨著九品中正製出現的官製。
便是科舉製。
隋文帝上位後,廢除了九品中正製。
自此,選官不問門第。
底層士子頭上籠罩了數百年的陰雲消散,抬頭便可望到燦燦明光。
隻要大踏步的向前跑,隻要懷抱一腔才學,便可暮登天子堂,一展宏圖誌。
秦皇窮儘一生沒有找到的答案,跨越了成百上千年,直到隋文帝再次將天下一統,再一次走上了這條必經之路。
才終於交出了一個答卷。
這條路,走的很艱難。
艱難到華夏大地幾乎再次支離破碎,幾乎在亂世的磋磨中走向消亡。
然而,文明的韌性永遠給出的是不肯屈服的回應。
我們不肯就此終結。
陰雲無論籠罩多久,都終究有驅散的一日。
答案無論有多難找,都終會有前赴後繼者用鮮血鋪出一條通往光明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