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句話,如蕩穀回聲。
它就像很平靜的一句話。
在天幕上出現了一刹,就慢慢轉過去了。
但是。
幾乎天幕前所有的帝王都齊齊起身,渾身震顫的豁然凝視過去。
楊廣則終於感到了一種刹那間席卷了全身的麻痹感。
他渾身顫抖著,麵皮哆嗦著,瞳孔不斷地收縮。
這種感覺,名為——恐懼。
秦始皇年間。
嬴政站起身,定定的看著天幕。
他雙眸漆黑深邃,卻又像是那一刹那看到了遙遠無儘的未來。
這位曆史上第一位帝王製度的開創者。
透過這短短的一句話,看到了這由自己之手締造的製度的終末。
但就在所有帝王都在或多或少感到不安和恐懼的時候。
他竟然緩緩的笑了出來。
在李斯等人或驚或畏的目光之中,他淡淡開口。
“若有一日,朕亡。”
眾人駭然下拜。
“陛下身與國同壽,萬不可說這樣的話折煞己身啊!!”
他平靜的說。
“非國亡,是皇帝亡。”
會有一日,天下不再需要皇帝。
當那一日到來,他終得以不再不甘的麵臨死亡。
“不必為朕辦葬禮,也不必為朕感到悲傷。”
因為他的使命終結了。
他會帶著笑容辭世。
當那一日到來,他終得以放下一切,休息休息。
秦皇所求,從來不是長生。
……
華夏曆史數千年的文脈流傳。
事實上從來隻不過是在重複的書寫那兩個字。
——反抗。
百姓自始至終的所求,不過是條活路罷了。
荀子是個有大智慧的人。
早在數千年前,他便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
在各路聖賢還在不休止的爭執儒法的對立時,他早就提出了儒皮法骨的政治理念。
後來者,凡像他三分,學他三分者,皆為當世矚目的名臣。
又千年後,唐太宗李世民翻閱典籍,歎息非常。
他鄭而重之的提筆複寫。
“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楊廣視黎民蒼生於豬狗牲畜肆意驅使,殘害蒼生性命如隨手取樂。
故終將有一日,這些水滴會彙聚成浪濤,翻湧著將他徹底吞噬!!
【公元611年,即大業七年。】
在隋煬帝楊廣不顧百姓哀鳴堅持征兵北上伐高句麗時,各地的百姓已然被逼到絕境,活不下去了。
同年,黃河水患,翻卷著吞沒了無數個城鎮。
百姓們飽受天災流離失所之時,帝王卻不僅不管不問,還逼著他們繼續去打仗。
在楊廣上位第七年,忍耐了七年之久的百姓終於再也忍不下去了。
四麵八方開始爆發起義。
這場戰爭中最飽受迫害的遼東之地最先暴起。
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頃刻間席卷了大江南北。
天幕上樂曲驟然鏗鏘急轉,繼而響起了一串絕說不上溫和曲調。
【長白山前知世郎,純著紅羅錦背襠。
長矟侵天半,輪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
譬如遼東死,斬頭何所傷。】
天幕前的眾人下意識頭皮一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