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隋王朝建立於五胡亂華之後的大混亂年代。
這注定了王朝的組成絕不可能全都是漢人。
以劉邦和朱元璋為首的兩批農民起義軍勢力,大多都是摻雜了漢人血統已經多少被同化了的庶民。
但,還有一批人出於種種顧慮,並未去加入。
胡漢之爭,儘管多年來已經漸漸模糊,但一個漢民的王是否會接納他們。
但李世民不同。
雖說並非直係,但他其實跟楊廣的血脈多少是有點重合的。
儘管他舉旗造反的非常突兀,但是對大部分胡族來說,接納李世民,顯然要容易的多了。
當李世民在洛陽城發出號召令後,不少一直在躊躇的大小貴族都咬咬牙率軍朝著洛陽進發了。
另一邊。
站在洛陽城頭上的李世民若有所覺的抬頭看向城外,笑了起來。
“終於來了麼……”
……
胡人在騎兵作戰上,占據著天然的優勢。
大多中原王朝苦其甚矣。
然而李世民的軍隊有個極強的特點。
即胡漢混編軍團。
無論是胡人還是漢人之間,李世民都有著絕對統治力和信服力。
故而,在他的手下,胡漢可以和平共處在朝堂、軍隊,以及王朝的方方麵麵。
唐以其開容並包聞名天下,其重要原因,便在於李世民這樣一個獨一無二的帝王身上。
他的身份,品性,都像是恰如其分的,上天賜予這場亂世的大一統者。
事實上,無論是李淵、楊廣,甚至於隋文帝楊堅本人。
他們在走統一天下這條路時,都並沒有將自己擺在一個大一統的帝王的身份位置上。
在應對外敵,處理國家事務上,他們多多少少思維模式和行為模式裡都帶著亂世割據王的特點。
直到李世民稱帝。
他很理所當然的,且並無任何疑議的就將自己擺在了天底下唯一的老大的位置上。
至此,大一統的王朝才終於鞏固穩定成型。
……
在默契的夜襲分割瓦崗軍的十五日之後。
劉邦和朱元璋同時接到了李世民的一封邀請函。
【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陛下:
洛陽今日秋風正好,遙想當年項羽於函穀關外設宴款待劉兄,心中甚為向往。
今特備薄酒於紫薇殿,邀二位前來品鑒。
世民雖得神都,然天下板蕩,萬民倒懸,非斬蛇開漢之雄、淮右布衣之傑不能定鼎!
……
若蒙不棄,二位儘可輕裝簡從,三日為期。
唐太宗&bp;世民&bp;頓首】
接到信的劉邦、朱元璋:……
劉邦著實忍不住哽了一下,一臉菜色。
“這家夥……”
還專門點一下,生怕不知道他特意效仿鴻門宴是吧?!
天幕前。
嬴政不由得笑了一聲,看過來的視線顯然帶著些許愉悅。
“嗬……”
身為被劉邦寫信惡心過的人,嬴政對此場景儼然喜聞樂見。
此時沒大笑出聲,已然是始皇陛下儀態使然了!
天幕上。
劉徹在一旁張望了一下,一樂。
“哈哈,鴻門宴啊,沒想到還有機會摻和這種喜事兒,去啊,必須去啊!!”
劉邦綠著臉瞪了他一眼,“閉嘴,此事還要再斟酌!他說去咱們就去啊?!”
劉徹癟了癟嘴,不滿的嘟囔。
“慫什麼,項羽不都在你這邊兒呢……”
劉邦噎了一下,被這小子沒大沒小給氣的不輕。
捏著信封頓足一會兒,眼神兒多少有點遲疑。
另一邊。
朱元璋看著手中信,笑了一下。
“這個唐太宗陛下,真是孩子心性……”
扶蘇皺眉,“陣前設宴卻是何意?不可以不去麼?”
其餘人聽到扶蘇這話,忍不住都笑了。
朱棣環胸,促狹的打趣。
“當然不能不去了,陣前打仗都要先互相通傳一番才能開仗,這是規矩,扶蘇公子不知道麼?”
扶蘇先是一怔,“什麼?我怎麼不知道……”
隨後反應過來,後半句話截到嗓子裡臉色泛白的咽了回去。
朱棣顯然是故意嘲笑他的,扶蘇隻是有些不通世俗的純粹,卻並非是傻子。
是啊,本來就不必發出此問。
難道敵人發出任何邀請他都要接受麼?
不是‘不可以不去麼’,而是‘一定可以不去’。
不如說是正常情況下基本都會無視這種挑釁一樣的書信吧?
見扶蘇神色不好看,白起和蒙恬微微皺眉,半擋在他麵前,不悅的看了朱棣一眼。
朱棣見他們護犢子那樣,忍不住撇嘴吐槽。
“你們這樣護著,他來這一趟的曆練又有什麼用?太子爺微服私訪啊?”
朱元璋沒理會他們的拌嘴,捏著信封思索了一番。
若有所思的笑道。
“既然唐太宗陛下真情設宴,我們又焉有不去的道理?準備準備吧,點幾個貼身護衛,‘輕裝簡從’前去赴宴。”
……
洛陽紫薇宮。
對於這場莫名其妙的宴席,李建成持完全反對意見,&bp;並且非常不解李世民到底為什麼這樣做。
“他們又不是傻子,怎麼可能會在這個關鍵時刻過來?你未免太托大!”
李世民卻笑嘻嘻的,篤定道,“他們會來的。”
次日一早,城門外接到來客,對麵首領竟當真都輕裝簡從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