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兄弟們,我突然有了一個有意思的腦洞了,關於這本書的這個後期走向的腦洞。
我感覺這個腦洞還是怪有意思的,就是不知道你們喜不喜歡。
就是現在原神這個世界觀裡麵不是有七個國家嗎。
然後算上已經滅亡的坎瑞亞有八個國家,在這本書裡算上薑屍的玄冥古國有九個國家。
然後我在今天啊。突然就產生了一個腦洞。
這個腦洞說是一個也不準確,應該說是前後產生兩個腦洞,但是另一個腦洞被我拋棄了。
然後關於這個腦洞吧,先說的被我拋棄的那個腦洞吧。
被我拋棄的那個腦洞,我取名為原神三國。
本來是想玩梗寫那種惡搞類型的,就是啊突然有一天一群人穿越到了一個三國世界當中,然後在這個世界裡麵,對吧,就像東漢末年分三國一樣。
有三個國家,然後彼此征戰,同時有一個被控製起來的獻帝。
誰贏了,誰能讓獻帝退位,誰就取得勝利。
然後我當時想的是怎麼分的呢。
這個三國不是隻要三個國家嗎?
然後原神裡麵不是有很多國家嘛,然後有很多神明,我當時沒想那麼多,我光想到一個好玩的梗,想搞一個惡搞類型的,我就這麼分的。
蜀國——老爺子摩拉克斯,因為蜀國的人才都是因為理想,因為這種個人魅力聚集到一起的嘛,然後老爺子在原神世界裡也是靠自己的這個能力和人格魅力,聚集了一大群的魔神仙人們站在他的身邊。
所以老爺子居蜀國。
魏國——雷電影/雷電將軍,因為這個曹操不是以軍隊和武力出名嗎,雖然也很有文化,但是想在原神世界裡找一個既有武力還有文化的,那除了老爺子沒人了,但是老爺子已經歸屬國了,所以隻能挑選另一個以武力出名的雷電影來擔任了。
吳國——這個說實話最開始沒考慮好,考慮到吳國那邊內鬥嚴重的問題,我最開始想的是納西妲。
但是選納西妲有點太過了的感覺,因為吳國內鬥雖然很嚴重,但是也沒有說要把自己的頂頭上司弄死換一個的想法。
但是你換彆的神明吧,好像也沒有什麼太符合吳國的,後來我想……要不咱們繼續迫害溫迪吧(滑稽)
因為咱們這麼看啊,我們都知道孫權帶兵打仗,怎麼說呢?出了名的菜。
700>10萬這個問題一直是津津樂道的數學題。
但是孫權真的有這麼菜嗎?也沒有,其實曆史上孫晨也打過一些仗,也確實有一些功績至少在與曹操的正麵對抗中,他也曾經擋住了曹操,讓曹操發出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讚歎。
打的勝仗不能說漂亮吧?但是有,隻不過在那個輝煌的敗績之下,他實在是讓人看不見。
本來以少勝多自古以來就是,甚至這1000多年來無時無刻都不在傳播。導致孫權像個不懂軍事的傻叉。
其實這個事情就和劉備夷陵之戰是一樣的,很多人隻看見了劉備夷林之戰選擇了一個不好的位置,被人一把火給燒了,但是忽略了一個事實。
就像曹丕說的一樣:“劉備若是不通兵法,哪來的700連營讓他去拒敵江東?”
甚至在前期劉備把陸遜他們打的到處跑,後來估計是熱昏頭了,也可能是飄了,也可能是怕士兵們被曬得對吧,中暑乾什麼的,對他們不好,所以選了一個不好的位置。
然後被人抓住機會一把火給燒了。
火攻這件事情劉備也擅長啊,最為人樂道的博望坡火燒夏侯惇在曆史上是劉備乾的。
就是因為劉備這一把火把曹兵燒退了,他才有時間去請諸葛亮。
如果按照演義裡來算的話,從曹操要發兵偵討劉備開始,中間隔了將近一年的時間,都春夏秋冬過去了。
快一年,劉備才把諸葛亮請出山,古代行軍再慢,也不可能說快一年的時間都走不到跟對方作戰的位置吧。
所以劉備也能打,也有智謀,但俗話說的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劉備這一失就失在了夷陵。
主要原因我覺得可能還是被衝昏頭了,本來那時候想的就是複仇,加上天又熱,然後劉備那個愛民如子的習慣,看士兵們跟著他,為了報兄弟的仇,跋山涉水,奮勇殺敵,然後還要忍受著炎炎烈日的炙烤。
劉備覺得可能對不起這些士兵,然後想著能不能對他們好一點,然後一看就看到的那片小樹林看裡麵那麼陰涼。
雖然夏天天乾物燥,一把火燒過來,大家都不好過,但那讓士兵們乘個涼應該也沒什麼大問題,然後就進去了,結果進去之後一把火就過來了。
主要還是結果的問題。
孫權和劉備都屬於那種勝績不明顯,敗績不怎麼出,但一出就是大的那種。
劉備是一生沒富過,從頭到尾沒打過超過10萬人的杖,好不容易到了老年,手下兵富裕了,結果兄弟被殺了。昏了頭了,帶著幾十萬大軍就過去了。
孫權就不一樣了,家裡麵積也都是家裡長輩打的,他自己沒上過戰場。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