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坐著車,沿著314省道,走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位於廬陵市西南方向的井岡山山腳下。
對冷鋒他們來說,現在的井岡山,肯定早已物是人非,如今它風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山巒起伏,雲霧繚繞,仿佛一幅巨大的水墨畫卷。翠綠的樹林掩映著古樸的村落,山間的小溪潺潺流淌,清澈見底。如果登上山頂,俯瞰群山,雲海翻騰,令人心曠神怡。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革命的曆史與自然的美景交相輝映,讓人感受到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
這一次的外出之行,冷鋒一改往日的執拗脾性,心甘情願地坐在了那輛特製的輪椅之上。他與趙靜婉二人,分彆由許正陽以及另外一名警衛員小心翼翼地並排推動著,緩緩朝著山上進發。
一路上,兩人時不時輕聲低語,交頭接耳,同時還用手指向遠處比劃著什麼。毫無疑問,某個地方一定有著讓他們感到熟悉的景象,從而勾起了那些深埋心底的回憶。然而,這樣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太久。或許是因為如今眼前的景色已然與他們記憶之中的模樣大相徑庭,難以尋得那份共鳴之感,沒過多久,他們便又重新回到了車上。
車子沿著那條名為“紅軍路”的大路平穩前行了一小會兒之後,最終抵達了冷鋒和趙靜婉昔日共同生活過的地方——茨坪鎮。
到達目的地後,大家率先前往了莊嚴肅穆的革命烈士陵園,懷著崇敬之情在此處緬懷先烈們的英勇事跡。緊接著,一行人開始穿梭於各個得以完好保留下來的景點之間,並紛紛拍照留念、打卡記錄。
當來到曾經的茨坪舊居時,趙靜婉顯得格外興奮,她滿臉笑容地轉頭詢問身旁的林四海是否還記得這個地方。她繪聲繪色地描述起當年居住於此的情景,尤其是說到那時不足兩歲年紀的小林四海是多麼的調皮搗蛋。不過,麵對趙靜婉如此生動的講述,林四海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表示自己實在沒有任何印象。畢竟,那段歲月對於年幼的他來說,著實太過遙遠模糊了。
緊接著,他們有條不紊地依次前往了紅軍穀、遊擊洞等地。這些地方承載著曆史的厚重與革命的光輝,每一處都仿佛訴說著往昔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故事。而後,他們還探訪了數位偉人昔日的居所,感受著那濃厚的文化氛圍與偉大精神的熏陶。當完成這一係列行程時,時間已然悄然滑至正午時分。於是,眾人決定前往附近的酒店辦理入住手續,並稍作休憩以恢複精力。
用過午餐後,大家小憩了片刻,養精蓄銳準備迎接下午更為重要的旅程。下午,冷鋒一行人直奔此次行程中最為關鍵且意義非凡的一站——黃洋界哨口。此地對於冷鋒而言,有著特殊的情感紐帶。因為就在這片土地上,他的摯友、趙靜婉的摯愛夫君以及林四海敬愛的父親林羽凡英勇獻身,永遠長眠於此。
抵達目的地後,眾人紛紛走下車輛。隻見趙靜婉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著一束鮮豔欲滴的鮮花,那花朵綻放得如此絢爛,似乎象征著對逝者深深的思念與敬意;冷鋒則懷揣著一瓶醇香濃烈的烈酒和幾隻小巧精致的酒杯,仿佛要用這美酒來慰藉英靈;而林四海則攜帶著一應香燭和紙錢等傳統的喪葬用品,神情肅穆莊重。
冷鋒憑借著腦海深處殘留的記憶,引領著眾人緩緩前行。最終,他在一個特定的位置停住腳步,久久佇立,沉默不語。周圍的氣氛凝重而莊嚴,仿佛時間都在此刻凝固。過了許久,冷鋒才緩緩睜開雙眼,目光凝視著前方,輕聲呼喚道:“羽凡啊,我的好兄弟!哥哥今日又來看望你啦!你瞧瞧,我把誰帶來了呢?”
聽到這話,趙靜婉的眼眶瞬間濕潤起來,心頭湧起千般思緒萬般愁緒。此時此刻,眼前熟悉的場景勾起了她無儘的回憶。遙想當年,在得知林羽凡壯烈犧牲的噩耗後,她身懷六甲,身體笨重,行動多有不便,未能及時親自前來祭奠亡夫。隻是在生下兒子林四海之後,抱著小林四海在冷鋒的帶領下來了這裡一次,後來因為白黨對紅黨的圍剿步步緊逼,再也沒有機會來到此處祭奠,後來更是帶著小林四海遠走他鄉,如今故地重遊,那份痛楚與哀傷再度湧上心頭,令她難以自抑。
而林四海更是從未涉足過這片土地。想當年,年幼的他跟隨母親一路顛簸,好不容易到了陝北會和大部隊。尚未成年之時,就已經開始南征北戰、四處奔波。這些年來,每逢祭祀之期,他都隻能麵對著母親趙靜婉珍藏在記憶深處那關於父親的畫像,虔誠地進行祭拜。
此時此刻,站在這裡的林四海已然是一個年近六旬的老人,但他卻哭得如同一個孩童一般。隻見他雙腿一軟,咕咚一聲直直地跪伏在地,喉嚨裡發出一陣哽咽之聲:“爹啊,兒終於來看您了!孩兒不孝啊,這麼多年來,竟一直未能前來此處探望您……爹,您老人家在上,請受兒子這一拜!”說罷,他重重地叩頭下去,額頭與地麵相觸,發出沉悶的聲響。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