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辰堯愣了一下,悄悄跟在馬車後麵,看著一行人出了京城。
他隻能先回去找蕭白,後者聽見宋琛離開京城的消息後,沉默了半天。
“……先去和張將軍彙合吧,按照之前所發的消息,他們應該快到螭城了。”蕭白從暗室裡走出去,歎了口氣。
在京城的大部分北胡軍已經開始撤離,對於城門的把守也放寬了許多。文辰堯和蕭白沒費多大功夫,就出了京城。
螭城,張之鶴正和李珣商量下一步的對策。
李珣原本是賀蘭的武將,在賀蘭覆滅時,被迫護著烏時去了南蠻。
逃難之時,李珣和烏時也在那片森林中迷了路,被微生箬救下,他們便在南蠻安定了下來。
但烏時一直想著複國,將他剛出生的兒子烏寂托付給李珣,就離開了森林,李珣也不知道這麼多年他去了哪裡,做了什麼。
直到烏寂十歲時,烏時才重新出現在李珣麵前,問他還願不願意回來做賀蘭的將軍。
李珣沉默了一會兒,選擇幫助烏時複國,事成之後,他就會回到南蠻,繼續回到微生箬身邊。
而五年前賀蘭複國之後,李珣也確實回到了南蠻,隻是中原向賀蘭請求援軍,烏時便寫了信請求李珣。
李珣最後還是心軟答應了,帶了一支賀蘭的軍隊,與張之鶴彙合。
張之鶴緊急集結了南方五城裡,除了樊城之外,所有城池的軍隊,如今正駐兵在螭城城外,第二日就可到達京城。
見到文辰堯,張之鶴鬆了口氣,趕緊詢問京城的情況。
文辰堯大致說了一遍,張之鶴沉思了一會兒。
“堯兒的意思是,樊城的北胡退兵隻是因為越王的緩兵之計,等他們拿到了玉璽,鐵衛真還會卷土重來?”
文辰堯點了點頭:“現在京城的官員不是歸順了,就是被抓了,就算鐵澈現在退出,京城也還是很空虛。”
張之鶴點點頭:“我明白了。堯兒,你覺得接下來該怎麼做?”
“不管如何,要先抓緊時間讓宣王即位。”
張之鶴愣了一下:“隻是這樣也太倉促了,畢竟宣王還未到及冠的年紀,也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準備……”
“可是來不及了,謩朝一日無主,北胡之後再來侵犯,成功的可能就越高,必須等鐵澈一離開京城,就昭告天下。”文辰堯緊了緊拳頭,“隻有新皇登位,這京城……才不至於太過混亂。”
張之鶴歎了口氣:“然後呢?朝中可沒剩下多少官員了。”
文辰堯咬著下嘴唇,說道:“然後,還請張叔叔從後追擊北胡的軍隊。”
張之鶴搖了搖頭:“這怎麼行?北胡舉全國之兵,我們去追擊,隻能是以卵擊石。”
“不,我的意思是,將鐵澈的軍隊圍住,不讓他和鐵衛真的部隊彙合,這樣,至少能給北胡造成些打擊。”
“也好。”張之鶴明白了文辰堯的意思,看了看一旁的李珣,“李將軍呢?有什麼良策?”
李珣看了眼文辰堯,說道:“世子的計謀雖好,隻是,還不夠。”
張之鶴問道:“李將軍的意思是,隻困住鐵澈的軍隊還不夠?”
“是,不僅要困住他的軍隊,還要收複樊城等一眾城池,不能任由北胡掌控。”
“隻是,這很難。”
李珣笑了笑:“張將軍不必憂慮,其實這並不難。隻需將樊城搶回來,其他的一切好說。”
……
鐵澈的軍隊離開後,皇甫恪在沒什麼人的大典上登基,改年號為宣清。
他在無人的大殿上坐了一整晚,看著身上的龍袍還有些不真切。
這一切太過倉促,讓皇甫恪以為隻不過是一場遊戲,等皇甫德回來,他還可以做他無憂無慮的王爺。
隻是夢醒不過一瞬間,在春兒姑姑出聲提醒他多批一件衣服時,皇甫恪就從幻想中驚醒。
他隻能站起來,回到寢殿裡。
原本還有文辰堯陪著,皇甫恪能稍微放心一點,如今隻有他一個人在寢殿裡,他隻能獨自麵對黑下來的夜晚。
皇甫恪將藏在袖口的玉璽拿出來,默默歎了口氣。
玉璽是放在禦鑒閣裡的,而政變事發突然,沒有人注意到就放在禦鑒閣桌上的玉璽,被吳成端眼疾手快藏進衣袖裡。
當時吳成端並沒有在天熙帝邊上,沒人注意到他,他悄悄帶著玉璽離開皇宮,但不知道要交予何人才能放心。
吳成端沿著路一直走,不知不覺就到了樊城,遠遠看見北胡軍的火把,他趕緊藏進邊上的樹林裡。
等到第二天天明,吳成端混進樊城,找到了皇甫代瑄,將玉璽交給他。
所以直到文辰堯將玉璽帶回錦城,把信和玉璽一起帶給皇甫恪之前,它一直都在皇甫代瑄的手上。
隻是鐵衛真沒有想過玉璽會在王爺手上的可能,並沒有搜查越王府。
皇甫恪端坐半天,漸漸趴在桌子上睡著了,文辰堯進來的時候,他還在燭光下睡著,沒有發現。
文辰堯輕輕給他披上一件外袍,看著他熟睡的臉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