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小鬨劇看完,眾人這才留意起老朱為中秋做的準備。
戲園子,說是個看戲的地方,但朱元璋可以說是下了本了。
這園子直接按紫荊城的細節來搞,海棠花,玉簪花,桂花,直接從大明當建材挖過來移植。
還得精心修剪,都是宮裡老資曆的高麗閹人搞好的。
院中還有青花大瓷缸擺放著,不同於程咬金他們帶去給司馬光砸缸用的那種。
這些個大瓷缸都是正兒八經官窯出來貨,底下不是微波爐適用,是正經洪武年造龍缸,出自景德鎮珠山麓的大龍缸窯。
現在還有兩老頭趴在大缸邊上哆嗦著。
要不是裡麵是荷花蓮葉小金魚,恨不得扛起缸看看底款。
屬於是大大大大大開門了。
就這,院裡擺放的花草盆景也是不簡單,也就是沒人在這連麥鑒寶主播,不然bg估計停不下來。
除了觀賞的花草盆栽,李隆基的梨園的梨花不是沒開嘛,連果都沒掛,朱元璋吸取了教訓,打包帶過來的石榴樹,全是掛著果直接鏟過來的,敢掉一顆,小心高麗太監的腦袋。
主打的菜品,則是秋日膏肥的蟹,原本想用後世的蟹,但朱元璋嘗過陽澄湖洗澡蟹後,罷了,換材料,直接上大明野生的,咬著牙花大價錢讓南京附近百姓捕撈最肥最美的,倒是讓大明百姓在中秋前好好賺了筆皇差外快。
剔蟹胷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
那螃蟹是得吃的乾乾淨淨的,為此還有一套工具搭配著一起上。
也有奇人比較厲害的,比如蘇軾,壓根犯不著工具,就給整的明明白白的,蘸醋蒜佐酒,度數不高的桂花釀,一口蟹肉蟹膏一口小酌,看著台上的演出,彆有一番風味。
還有更厲害的,比如李白,由於初來乍到的八兩酒下去,此時的李白哪管得著拆蟹,直接整個在那啃。
一邊啃還一邊和杜甫吐槽:“這……這肉不行,柴得很呐~”
一旁的杜甫聽著想笑,湊了一蟹殼的膏和肉遞給李白:“太白兄你試試這樣吃,你不是在南方嘛,回頭也帶點來景區,想必大唐還有更好的蟹。”
還有個紫蘇湯,用來乾嘛呢?大明人用來去腥,吃蟹都動手,還給你端上紫蘇水洗手。
主打一個乾淨又衛生。
員工中的侍女小廝們在戲園裡負責傳菜上茶,各個棄了丫鬟下人的裝扮,雖是平常人,打扮打扮,倒也成了園中的風景,一時間,台上戲曲聲,台下笑語聲,園中環繞酒香蟹香,往來侍女粉黛香,金秋花木群芳香。
來到大明的唐宋眾人,這才感受到中秋的滋味。
這才對嘛,還得是老朱的安排好,大過節的,從早到晚全往著吃喝玩樂去,什麼朝會,什麼批鬥,那都往中秋後再說,自家還有變形記大戲呢,都得把著闔家團圓的日子給過完再說。
嗯,有妹子在,有大孫在,大明那邊回去露個臉就行了,明天還得出去旅遊呢。
宋朝的中秋活動,被安排在下午和晚上搞,畢竟用力很猛,上午都還得搞些準備工作。
但一些活動已經開始折騰了。
比如花燈,這點在唐宋明都有,對外出售的小燈籠,不外售的大燈籠,都在等著夜幕降臨明月高懸的一刻。
除此之外,遊客還可以參與進來,一起做燈籠,看著老匠人靈巧地把一堆材料變成一個兔子,驚呼牛逼之餘,自己沒那麼了得,那就編個方塊也不錯。
或者有點想法的搞個球體的,搞個錐體的,搞個錐柱穿插體的~
糊燈籠的紙也有花樣,作為大宋最沒排麵的員工,趙佶領銜大宋畫院親傳弟子王希孟,還有幾個後邊被招來的龍套畫院員工一起支攤子。
提前苦背了一堆的中秋詩詞,再搭配上簡單的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