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竭衰。”
江南,上邪,或是輕快,或是深情,唱著兩千年前勞動人民的苦中樂,唱著兩千年前癡情男女的感情。
“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秦氏有好女,其名為羅敷。”
陌上桑,長歌行。
大漢的男男女女今夜把知詞不知調的漢樂府民歌唱出。
唱著羅敷的美貌與機敏,唱著勸誡世人惜時奮進的詩篇。
大唐的百姓唱著劉禹錫寫的通俗易懂的詩,這位和白居易一樣,都是把民歌融入到詩詞創作中的詩人。
一首插田歌,把遊客們帶回到大唐連州城下。
“岡頭花草齊,燕子東南風,田塍望如線,白水光參差。農婦白紵裙,農夫綠蓑衣。”
唱到田夫與計吏的對話,還有兩人上前來演那場景。
“君家儂定諳。一來長安罷,眼大不相參。”
“長安真大處。省門高軻峨,儂入無度數。昨來補衛士,唯用筒竹布。君看二三年,我作官人去!”
接著又有唱金縷衣。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再接著,女員工們一起唱木蘭詩。
李秀寧也跳上舞台帶著唱,一時間舞台下叫好歡呼聲不斷。
到了唱宋朝的歌曲。
真就是某詞人霸榜大宋流行榜。
凡有井水飲處,既能歌柳詞。
這不是吹的。宋朝那麼多員工,除了趙匡胤那個位麵的宋人百姓不會,其他的,基本上張口就來。
所謂雅俗共賞,還得是柳永詞。
少年遊·長安古道馬遲遲。
迷仙引·才過笄年。
晝夜樂·洞房記得初相遇咳咳……)
采蓮令·月華收。
雖然在現代夠冷門,然而在大宋超流行。
不過也有不冷門的。
柳永筆下繁華的北宋過後。
就到了飽受離亂之苦的南宋。
一首月兒彎彎照九州。
很多蘇省人都不陌生,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幾家夫婦同羅帳,幾個飄零在外頭?
大明人唱的則是馮夢龍親自教的掛枝兒小曲兒。
宋有柳永,明有馮夢龍。
由馮夢龍主編的《掛枝兒》,裡邊收錄的歌曲,無論南北,不問男女,不論老幼良賤,是人人喜聽。
屬於是大明流行音樂榜單了。
當然,選曲肯定不能吧什麼私部,歡部,怨部的給唱出了,庸俗低級的還是要批評揚棄的。
畢竟十八摸這種的類型的,在掛枝兒裡也是有的。
令人熟悉的能直接唱的,也有。
“好一朵鮮花,好一朵鮮花,有朝一日落在我家。”
“你若是不開放,對著鮮花罵。”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滿園的花開賽不過了它。
待要采一朵戴,又恐怕看花的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