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龍鎮,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年湧入鎮上,獨立營也在營部掛起了知識青年登記處的招牌,開始收容慕名而來的年輕人。
這一日,沈振華像往日一樣在鎮上晃悠,累了就在羊雜攤前解饞。
由於是老顧客,老板一眼就認出了他,笑眯眯地過來招呼道:
“還是羊雜湯嗎?”
洗振華隻是補充了一句:
“多加辣子!”
老板習慣性地唱諾了道:
“好咧,羊雜湯一碗,多加辣子,你先候著,一會就得。”
老板的手上工夫一如既往的利索,沒過多久就給沈振華送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雜湯;
上麵漂滿了紅色的油花,再加上點點青蔥點綴,香氣撲鼻,看了就讓人饞蟲上腦。
老板隨後又送來了幾個燒餅,這些都是免費贈送的,隻要不浪費,吃多少老板都會樂嗬嗬的給添上,似乎並不怕能吃的客。
沈振華像往常一樣,先喝下一大口熱湯暖胃,接著就是夾起一大筷子羊雜塞進嘴裡,瞬間唇齒生香。
“老板,你這硬貨明顯多了不少,放這麼多肉還能賺錢嗎?”
“客官你說笑了,要是不賺錢老漢我吃什麼?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鎮上的老總不再向老漢收各種雜稅了,就是之前收的也被八路軍退了回來。
現在像老漢這樣的小攤販,八路軍不收任何稅。”
“成本降低了,自然就要給客官多加幾塊羊雜,老漢的營生就靠老客戶幫襯著。”
沈振華發現老板還是挺會做生意,成本降低後他不是降價,而是加量;
這樣既留住了老客戶,又多賺了錢,這裡麵蘊藏的生意經不是一兩句能說得清的。
沈振華推出的一係列經濟政策讓青龍鎮明顯繁榮了起來,各種店鋪至少多了一大半,南來北往的客商也增多。
由於青龍鎮沒有鬼子禍害,隨著知名度的提高,越來越多周邊鄉鎮的人湧入青龍鎮躲避戰禍,鎮上的常住人口已經增加到八千餘人。
人多了就熱鬨,連帶馬老漢的羊雜攤生意也好了許多。
沈振華正吃得過癮,一位背著行囊、風塵仆仆的年輕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年輕人雖然滿身疲憊,但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個外鄉過來的文化人,沈振華估計是來投靠獨立營的,就衝他熱情的打了個招呼:
“小夥子,過來坐坐,我請你喝羊雜湯。”
年輕人見沈振華一副書生打扮,還以為跟他是同路人,就微笑著走了過來,對馬老漢說道:
“老板,來碗羊雜湯。”
“兄台,你也是來投奔獨立營的?”
年輕人自來熟的打起了招呼,出門在外,多一個朋友就多一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