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日的,一上來就跟老子拚命!”
麵對氣勢洶洶撲過來的鬼子,三連長鄭永康有些小興奮,作為沈振華老三連的九班長,他也算是老沈的親傳弟子。
打防守戰一直是他的長項,雖然他的資曆比不上那些外來的連長,但在指揮作戰方麵也有自己的一套。
沈振華的那些戰術他幾乎全部領會,儘管時間很倉促,但三連的野戰工事修的像模像樣。
牛頭嶺也是鬼子援軍的必經之路,易守難攻,一個中隊的鬼子他還真沒放在眼裡。
牛頭嶺位於通往桃花峪村主道的西側,是一個並不大的山嶺,東側更險峻,但控製不住主道;
所以鄭永康在踩完點後就選擇了守西側的山頭,鬼子想要過去隻能強攻,否則鬼子就得多走十幾公裡山路,輜重也過不去。
鄭永康選好陣地後就下令連夜挖戰壕,全連同誌披星戴月,用一個晚上挖出了較為完備的土木工事;
工事分成前沿陣地和主陣地兩部分,前沿陣地在半山腰,主陣地在山頂。
上午九點多,鬼子先頭部隊率先趕到,被三連輕鬆擊退。
十幾分鐘後,鬼子先鋒中隊的主力趕到,隨即就發起了進攻。
三連接到的任務是堅守到中午十二點,鄭永康還是有信心的。
他在前沿陣地擺了兩個步兵排,主陣地一個步兵排、一個機炮排。
機炮排的兩挺九二重機槍就架在山頂上,6門飛雷炮也提前挖好了炮位,架在炮坑內隻露出黑洞洞的炮口;
炮位就是一個土坑,呈60度角,可以自由調節角度,長兩米,深1.5米,裡麵可以藏下兩個炮兵。
位置在主陣地戰壕前約50米處,呈扇形布局,這些飛雷炮就是一次性的,如果被鬼子炮兵擊中就隻能自認倒黴。
鄭永康擺兵布陣的特點就是前沿重兵力、輕火力,主陣地輕兵力重火力,這與平時常用的布防正好相反;
沒辦法,隻有這樣才能控製主道,否則鬼子完全不用進攻山頂,隻需要一部圍住山頂,主力強行通過,他們就失去了阻擊鬼子的價值。
鬼子散兵線推進的速度很快,已經摸到了守軍的眼皮底下;
負責指揮的一排長果斷下令開火,前沿陣地兩個排的10挺歪把子機槍火力全開,將如雨的子彈掃向鬼子攻擊群;
瞬間就放倒了一大片,地上多了不少屎黃色的屍體,有的還在痛苦掙。
八路軍的火力密度還是震驚到了鬼子,中隊長本田次郎驚呼道:
“八嘎呀路,這還是叫花子般的八路軍嗎?”
881團的作戰風格就是火力至上,上上下下就沒有節約子彈的習慣。
鬼子初來乍到,不知深淺,一排長就決定陰鬼子一把,將步兵群放到距陣地八十米以內的區域;
然後所有的機槍突然開火,用最快的速度打光一個彈鬥。
步槍手同樣也是,以最快速度打光一個橋夾,短時間內就輸出了近千發子彈,打得鬼子屍體鋪滿了山坡。
本田次郎被打疼了,僅僅一個照麵就死傷了將近一個小隊,肉疼的他雙眼冒火;
本田中隊總共才3個小隊,剩下的鬼子隻能老老實實的趴在山坡上,然後被動的還擊。
完成整補後的三營每個連都是滿編,機槍裝備到班,一個排5個步兵班、一個擲彈筒班,不管是兵力還是火力,都是碾壓鬼子一個野戰中隊。
本田大尉本來想著一鼓作氣攻下牛頭嶺,結果一腳踢在了鐵板上,吃了一個大虧。
鬼子並沒有重火力支援,在第一梯隊被壓製後,位於第二梯隊的機槍開始還擊;
3個小隊的九挺輕機槍同樣火力強勁,子彈雨點般的噴向守軍陣地,不時有人中彈倒下,三連也出現了傷亡。
鬼子趴到地上後,機槍的殺傷效果就少了許多,但擲彈筒的作用就發揮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