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史上最強二世祖_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50章 史上最強二世祖(1 / 1)

年幼的君王,如同剛出籠的幼虎,磨牙磨爪,在山林中噬人一切看到的動物,不是因為饑餓,而是要實驗了解自己的能力,確定自己在山林中的威權。總要碰上它無法抗拒的困難,君王才能懂得即便身居高位,也需要妥協。

秦始皇十三歲登基,但上有華陽太後和趙姬太後壓製,宗室有王弟成矯這樣的威脅,朝中有呂不韋掌控大局,趙姬嫪毐通奸意圖篡位,外有六國虎踞龍盤。在內憂外患的壓製之下,秦始皇成長過程中,性格日趨內斂,懂得隱忍,隻有在掌握局勢的時候才露出獠牙一擊必中。先後處置了嫪毐、生母趙姬、乾爹丞相呂不韋。最終掌握大權,任用能臣,一統天下,建立起千古偉業。

但是到了二世皇帝,有了李斯趙高這左膀右臂轄製天下,外無敵國逼壓。胡亥就沒碰到過任何違逆,自然會任性的去放縱自己的欲望和暴戾。自幼養成的傲慢、自我的性格,陡然間掌握天下無上的權力,二世皇帝的欲望無法控製的膨脹。

胡亥曾經對趙高說自己的誌向:做了皇帝,想如何就如何,睡遍天下美女、每日玩樂無休。垂拱而治以安天下(俗稱不乾正事)。如今這些願望就都實現了,昏君的願望在奸臣奸相的輔佐下,自然無數倍的放大。

對李斯,胡亥說的更露骨:“丞相啊,你的師弟韓非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禦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後客死異鄉。如果做帝王就要過這樣的日子,誰還願意做帝王?貧寒的生活是窮酸的書生們提倡,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麼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

侍奉過始皇帝的李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昏君之言,當時啞口無言,隻能說:陛下聖明!

始皇帝勵精圖治的本事,胡亥是一樣沒學會,始皇帝大興土木的能耐,胡亥放大了十倍。

朕要重修阿旁宮!

朕要大建皇帝陵!

朕要重修宗廟

朕也要巡遊天下車馬競從!

朕要讓全天下看到,朕,秦始皇的兒子胡亥,朕的威風氣派更勝乃父!

胡亥才不管國家究竟有多少勞動力,糧倉裡有多少穀米,府庫裡有多少銅錢!給我乾,我是皇帝,都得聽我的!

一時間徭役不斷。

始皇帝五次巡遊天下,表麵看是祭天祭地,是尋仙訪勝,實際上政治意義更強,是為了快速掌控帝國新征服的土地,顯示威嚴安撫萬民。胡亥的巡遊,那就完全是顯擺嘚瑟!

就定下了二世也要東巡天下的計劃!鹹陽城各種準備,寺工也跟著人仰馬翻。柱下史張蒼則看著帝國新政府龐大的支出數字天天薅頭發。始皇帝雖然連年戰爭、修築長城,但是國家用度始終充裕。這是因為長城可以避免北方入侵的損失,而戰爭的節奏又始終控製在軍方一些大佬的手中,王翦這樣經驗豐富的老將,清楚的知道如何計算國用、如何減少損失,如何在戰爭中獲取厚利。

李斯這樣的丞相,長期關注的都隻是權力和行政人事,對國家經濟並不在行,隻以為賞罰任免就是國家治理。

而中車府令趙高長居內廷,哪裡真正懂得國家的運作?甚至在始皇帝在世的時候,這兩位也隻是以揣摩上意阿諛逢迎為能,哪裡真正專注過國家管理?

秦始皇修陵寢37年,從登基那一天就開始修墳墓,真的需要那麼大的墳墓嗎?根本不是,這座巨大的墳墓的勞役使用的是六國擄掠的戰爭奴隸、犯罪的地方豪族和朝廷中的反對者。這座陵墓是一個巨大的消耗戰略,是用來活活耗死這些不便於殺掉的政敵的。

胡亥整那些是啥玩意兒?要征發國內良民來服勞役?本該種地的人,被拉去砌牆?地裡的莊稼怎麼辦?他可不管!

張蒼身為柱下史,職務未入九卿之列,在朝中算不上頂級大佬的那一波,地位沒有多麼尊貴,卻是整個帝國典籍文件體係運轉的核心。糧食不是每天早上從地裡割下來送到穀倉,戈矛不會自己從土裡長出來。房梁也不會自己一根一根擺好變成房子。帝國的人口有限,做得了這樣就顧不上另一樣,你又要倉廩充足,又要建設宮殿,哪兒有那麼多人給你用?

張蒼覺得自己現在就是一個窮困之家的當家主婦,一天一天隻顧著給破衣服打補丁,給米鍋裡兌水,拆了東牆補西牆,來應付朝廷最頂上三個大人物的奇思妙想。

“這他娘的沒法乾!簡直沒法乾!”張蒼恨不得把手中的筆墨甩出去,放一把火把禦史大夫府邸燒個精光光,這些文牘木簡,眼不見就乾淨了!

整個大秦,除了上郡的倉廩豐足、物資充沛、人口在不斷增長以外,就沒有一個地方讓張滿意的。然而上郡剛剛弄死了一個大將軍、弄死了一個大皇子,調度支用上郡的力量,隻怕會引起滔天山火。

張蒼揉揉額頭,拉鬆了衣領,繼續取過一份竹簡,閱讀起來。

來自天下各州郡的文書最終都會彙總到柱下史這裡。所謂柱下史,上朝的時候是站在最靠近皇帝禦座的巨柱之下,皇帝有所谘詢,柱下史要立即提供參考意見。柱下史要求能對全天下的州郡官職和各地軍力、物資儲備了如指掌,靠的一是強記,二是心算能力強。

這裡支用一筆糧草,就要有另外一個地方的糧草補充進來。總要處處平衡,才能免生禍端。

張蒼身為大儒荀況高足,入朝以後沒有被李斯玩兒死,而是在柱下史這個職務一做幾十年,沒有人能挑出錯來,靠的就是這天下獨一份的記憶力和心算能力。

而這些能力離不開每天大量簡牘的閱讀。

始皇帝讀文件隻需要給出最後的決策就就行、丞相李斯讀文件隻需要知道各地狀態安好就可以。

張蒼讀文件,則要從任意一個地方的變化,推演出其他要素的改變,努力維持整個帝國的平衡。這才是最燒腦的。也隻有張蒼這樣精於計算的人,才能做到這一切吧?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修真從重生開始 穿成惡毒女配懷了學神男二的崽 四合院:小人物的種田人生 讓你當酋長,你成球長了? 權鬥江湖路 抗戰:旅長,冤枉啊我真不是軍閥 抗戰:晉西北兩個李雲龍,我不信 魔王大人,勇者他又招了 國手:從坐堂中醫開始 向上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