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天後,在張村下遊段的河灘地上,建立起第一個定居點,是一個600戶的小村落。用張誠的說法,這是一個“新村”。
幾百戶經過審查的衣衫襤褸的流民,排著隊,走入這個新村。
5戶一排,8排一個組團,每排房屋之間有道路間隔。整齊宛如兵營一樣。
“大家拿好手裡的號牌,我給大家介紹一下你們的新居,這是我們為大家新建的長城1號新村,接下來一年時間,大家就要住在這裡,以戶為單位,每戶可以分配到一套房子!”雙頰瘦削、眼窩深陷的梁二站在隊伍前,對流民們大喊。
“安靜,先聽我說。每套房子有三間屋,因為房子是木頭建造的,為了防火,所以房子裡沒有爐灶和廚房的位置,也不能使用火盆取暖!”
人群亂糟糟的。
“但是不要怕,我們秋冬季節會使用鍋爐,為每套房子供暖,即便是冬天,在屋子裡不穿皮襖也不會冷!”梁二保證著。
“不讓取火我們吃飯怎麼辦?”人群仍然亂糟糟的。
“新村中央廣場,有中央廚房。有專門的廚師給大家做一日三餐,大家上工每天可以領取餐券,在中央廚房領取食物!咱們中央廚房的夥食會比你們家裡做的好得多!”梁二高喊,解答著大家的關注。
“村中廣場上有四口水井,大家可以去水井取水,日常飲水和洗漱。”
“然後在新村兩側,有公共廁所。大小便在公共廁所解決,新村東側是男廁所,西側是女廁所。”公共廁所是一排矮房,裡麵是成排的蹲坑。
“每套住房裡,我們已經提供了最簡單的家具。每間屋有2人的床榻、有6個竹椅、有1張竹桌。每戶我們還準備了1個扁擔和2隻木桶、一個水甕。可以供日常使用。”
“15歲以下的男女,要到村中央廣場的村務辦公室登記入學,去張村小學就學。學生可以每日領取三張餐券。成年男女可以無村務辦公室登記,我們給安排工作,工作單位除了發工錢之外,每日可以領取三張餐券用於在食堂就餐!”梁二高聲講話,有一點破音。
“眼下是戰亂,這麼多人到張村來,大家都是秦人,我們村長說不能看著秦人流落無著,所以建設了新村給大家住、為大家提供餐食和工作,但是我們村長說了,天下沒有白吃的飯,隻有做事,才有餐券!”
又是一陣交頭接耳。
“還有,這些木屋很簡陋,我們村長說,這都是權宜之計,隻能容大家短暫棲身,我們希望大家能在張村生活一段時間,自己努力工作積累財產,早日能搬遷到更好的生活環境中,所以接下來我帶領大家去參觀我們新村升級版的住宅參觀一下!”
流民們好奇的跟著梁二來到村中央廣場的一幢房子前麵。
這是一棟磚房。獨門獨院,三間拱形住宅,有專門的廚房。拱形建築無梁無柱,能節省很多木材,是張村現在特彆流行的一種建房方法。
“這裡是我們明年將建設的新村的樣板戶型,獨門獨院,磚瓦房,有獨立廚房,房子也更開闊。”
所有流民看到這樣的房子,眼睛都亮了。這房子確實比木屋好太多。
“磚瓦房不會免費分配給大家居住,要用錢買的,我們希望,大家努力工作,能早日住進這樣的磚瓦房!”梁二大聲喊著,臉上泛出坨紅。
負責帶領這些流民的“工作人員”,一隊一隊帶著這些流民,按照他們手中的號牌,把他們送到自己的住宅中。每套房子上麵標記著一個和自己手中號牌一樣的號碼。工作人員告訴這些人記好自己房屋編號,記住自己家的位置。按照編號再次核對每戶人口的名冊,通知每個人按照村中的鐘聲,進行每天三餐和上工下班。
“和一般的村落是不一樣的啊!”看著新村居民開始進入自己的房屋,蒙恬感慨著。
“肯定不一樣了。梁二還是有心了。還建了一套樣板房在這裡,給所有人一個希望。”
“他們在這兒乾一年,能買得起那套房子嗎?”扶蘇問。
“我不知道,希望能買到吧!總要給人希望不是?”
“要讓人有希望。”公孫尼子點點頭。
“話說,你那些屋子上的符號挺有趣啊!”蒙恬又說。
每套房子門上,畫著一些圖案,分彆是紅桃方塊黑桃梅花。圖案數量從一個到10個不等,對應著編號。每個人手裡的號牌,也是這樣一副撲克牌的編號。
“沒辦法,不是每個人都識字,看圖總會吧,數數總能行吧?”張誠歎了口氣,“還是要把夜校辦起來,調查了一下,這些流民沒幾個識字的,這樣去做工也是麻煩啊!”
第一批新村的村民,男人多數去了附近的煤鐵礦廠,做了采掘和搬運的礦工,女人則多數進了村上舉辦的紡織廠造紙廠,做了女工。梳麻抽紗紡線織布這樣的崗位,也需要大量的女工。
工作自然是繁重的,但是報酬卻相當合理,一日三餐有工廠供應,之前來新村的時候,村裡管事的人說一年之後靠著自己積蓄能住上更好的房子,當時隻以為是張村管事的人隨便安撫自己,卻沒想到,家家戶戶竟然開始有了積蓄。
不夠年齡做工的娃兒們,可以免費入學,入學就入學吧,學校反正有免費的三餐,很多流民就是希圖這免費的三餐才送娃兒們去學堂,卻不意這些孩子幾個月下來就已經基本識字,能夠寫信讀信,更有品學兼優的得到了學校發放的優等獎學金,讓全家都特彆有榮耀。至於讀完學校,這些娃兒有什麼樣的前程,大多數流民還無法想象。
有錢以後,一些人開始賭博耍錢,白日裡得來的工錢夜間就輸的乾乾淨淨,被村裡管事的人知道,就有張村執法隊下來,按照秦律規定,賭博額度超過600文的,麵上刺字,參與賭博的受鞭刑,設局開賭抽成的送去服苦役。
一頓整飭,新村的風氣算是稍有清朗。扶蘇又帶著一些法學弟子在各個新村普及秦律、宣講張村村民守則,好一段時間,這些新村才有一點新麵貌。
而趙杏兒和許記在村裡又開設了張村第一個錢莊,專門吸納張村村民多餘的銅錢,給到一年一成半的利息,這利息在全天下算不得高,但是能夠幫助村民保存多餘的錢款,又隨時可以取出。張村的村民自然對趙杏兒信得過,紛紛把自己的積蓄放到錢莊,而新來的流民雖然手中沒有太多的積蓄,卻受到老村民的影響,又擔心錢在手邊會隨時花儘,也便把每日所得的工錢大半送到張村的這個錢莊。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