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發了第34章《沈荃》,導致內容有一點不連貫,因為文字有一點問題,正在審核,稍晚一點補發,喜歡的可以回去看一眼,沈荃同學出場,還是影響了後續章節內容的。)
弄清楚是什麼草,弄清楚這草的用途和未來,大家最關心的就是,這個院子裡的人,近水樓台,能先得到什麼好處了。
“新秦中想入一股!”趙芃非常堅定的說。
“你現在有錢嗎?”張誠好奇的問,當初建設新秦中的時候,趙芃可是借了大家的錢去辦事的。
“這幾年我自己還存了些私房錢,和杏兒姐辦電燈廠的時候我也投了些錢,電燈廠也該分紅了吧,杏兒姐?”
“電燈廠我也投錢了啊!”蒙恬大聲說,燈泡廠的玻璃工藝和充氮氣工藝都是自己這麵提供的,這麼說自己也可以分紅了,正愁最近錢不夠花。
趙杏兒想了一會兒,說:兩位股東,燈泡廠前段時間已經有盈利了,每位可以分紅30萬錢。
“我再湊一點,50萬錢,能占多少?”趙芃一咬牙。
“30萬。”蒙恬冷冷的說了一聲。蒙家嫂子都不知道蒙恬何時參股了燈泡廠,更不知道燈泡廠一次分紅竟然能有30萬錢這麼多,看蒙恬也不過是粗布衣服每日拎著短棒到處閒逛,哪知道竟然還是個有錢人,好像比做大將軍時候還有錢?話說她要知道蒙恬想掏100萬就買20個隨時會在空中熄火的旋翼機,蒙家嫂子會不會撓他?
“20萬。”扶蘇的聲音沒有任何感情。趙芃願意投入的事情,自己這個做哥哥的沒理由不參與。
“老夫也能拿出50萬來。”徐仙人賤賤的笑,滿臉菊花。
“徐仙人你挺有錢啊!”張誠一驚。徐仙人憨笑,心道“老夫的火柴廠效益很好呢,老夫可不止有50萬,但是不能把棺材本都扔到這東西上,先拿50萬蹭一下!”趙杏兒卻笑而不語,她經管賬目,最清楚徐先生的家底。
“你們欺我教書先生清寒!”公孫先生滿臉通紅,半晌咬了咬牙:“長城大學出20萬,老夫自己再出5萬錢!”又頓了頓:“張家媽媽,等下拿個食盒,給我裝些韭菜盒子,我要帶回去吃!還有,印製圖譜老夫是要收費的!”
張家媽媽笑了笑,也不做聲,隻是對張誠比劃了一隻手掌。張誠暗暗記下,老娘也動心了,要拿50萬錢來做膠皮鞋?
“東家娘子……”打著旁聽主意的鐘離眜也坐不住了,喚了一聲。
“怎麼?”趙杏兒回過頭來笑著看他。
“那個,我能預支5萬錢工錢嗎?剩下時間我做工還債,管我一家老小吃喝就行。”
“沒問題。”這種事情趙杏兒很爽快。有人願意白白當牛馬還不高興?然後看了看張誠,伸出一根手指對著張誠示意了一下。
張誠點點頭。
“那就這樣,各位認股一共是230萬錢。我夫婦再補上剩餘的,湊夠1千萬錢,就發展這個橡膠項目。按照之前的說法,沈荃同學不需要投資,占有全部收益的1成利益。”
“怎麼是230萬錢?我算了半天還都是180萬錢。”公孫尼子是個仔細的性格,算了每個人的報數,覺得和趙杏兒所報的數目不一致。
“家母剛才伸了一隻手,也是要從私房裡拿出50萬錢來參與一下的。你吃了張家媽媽的韭菜盒子,總不會不讓張家媽媽投一點錢吧?”張誠笑著說。
眾人恍然,大家忽略了這個平時不參加學校和村裡事務的張媽媽,其實本就是張家的主人,怎麼樣說也是一個真正的富婆婆。
富婆婆張家媽媽卻已經起身,去準備食盒,要給公孫尼子打包韭菜盒子。
“校長,韭菜盒子也不能多吃,再吃的時候您多少用鍋子熱一下再吃,冷了不好吃,另外吃韭菜盒子要配熱米湯,不要喝冷水,容易鬨肚子的。”張誠笑著對公孫尼子囑咐,老家夥拿出5萬錢來,一臉肉疼,不會真的家裡就揭不開鍋了吧?不會吧?老先生校長的薪金並不少,還參加一些校辦項目,也有分紅,應該比孔子的一年6萬斛小米的收入還要高一些的,讀書人怎麼可能那麼清寒!
隻有沈荃,像是做夢一樣,看著談笑間一株橡膠草就被炒成了一宗1000萬錢的生意,自己也成了占有成分紅,身家百萬錢的女學生。前幾天自己還連飯都吃不飽呢。
“三天時間,各位把錢送過來,我來準備契約,這個張村像膠廠就建起來了!”趙杏兒笑著說。投資產業這種事情,趙杏兒簡直不要太熟悉,像膠廠並不是趙杏兒操作的最大的產業項目,油田、燈泡的項目都要比這個大得多。
“真的值得投入1000萬錢在這個項目上嗎?”送走客人們,趙杏兒一邊收拾餐具,一邊問。
“那你為什麼要投那麼多錢進來?”張誠問。
“我是想著,大不了開墾一萬頃地,不種這個像膠草,也可以種糧食,倒是虧不上。”趙杏兒說。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東家娘子好算計!”張誠哈哈大笑,片刻後說:“這東西值得的,和石油井相比還不好說,但是規模和煤油項目相比,最少不相伯仲吧。”橡膠產業是個萬億規模的領域,用量最大的是輪胎,張村已經掌握了汽車產業的方方麵麵技術,用於飛機的內燃機已經成熟,那麼在地麵上的汽車,倒也沒什麼難度。在另外一個世界,是先有汽車再有飛機,汽車發動機被搬到空中,在張村則反過來。這是因為張誠對飛行的速度遠遠比對汽車興趣大,所以導致了技術路徑發生了變化。
現在的內燃機密封還是有一些問題,靠的是牛皮切割密封件,但是機油對牛皮多多少少會有腐蝕。如果有變性橡膠,就會大有改觀。橡膠工業的基礎是天然橡膠,天然橡膠最好的來源是美洲的橡膠樹,但是橡膠樹遠在大洋彼岸,以張村現在的條件,很難獲得。天然橡膠樹要十年左右才能割膠,栽培還需要熱帶氣候,都是坑。之前以為可以找到杜仲樹,用杜仲橡膠來替代,但是張村偏居一隅,去秦嶺搜尋杜仲樹這件事也有困難,大規模種植杜仲樹也存在著周期過長的問題,沒想到沈荃先找到了橡膠草。
橡膠草提煉像膠的方法成本並不低,但是有就比沒有強,作為這個時代能看到的唯一選擇,橡膠草的培育和提煉技術必須要發展起來。
中華的工業發展始終存在著被封鎖和限製的巨大風險,所以本土的科技工作者早就尋找本土化的替代方案,一方麵在雲南海南開墾橡膠林,一方麵積極尋找替代橡膠源,雖然這些替代方案最終都沒有進行充分商業化,但是b方案的重要性一直被整個科技界重視。張誠並非是材料學方麵的專家,對橡膠替代方案隻知道大略,並不能指導如何去找到橡膠替代品,但是隻要找到橡膠草,在這個時代發展出後續的加工和技術改進,是順理成章的。
這就是張誠認為1000萬錢的投資大有必要的原因。
其實1000萬錢也不算什麼大錢。按照後世曆史的說法,一貫錢是一千錢,1000萬錢也就是一萬貫。所謂家財萬貫,是富貴家庭的資產級彆。王侯甚至可以有百萬貫的水平,張誠兩夫婦在過去十幾年裡聚攏的財產豐厚,萬貫投資看起來誇張,但是也在其能力之內。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