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皇帝稱號的事情。
這事兒其實張誠是沒啥知識的。張蒼這個大儒來研究一下還差不多,或者在村裡的公孫尼子也能說道說道。我一個物理老師,哪懂那麼多啊?
張蒼也抓著腦袋,到底該是幾世呢?這可是個大難題。
這關係到皇位是繼承自爹、弟弟還是兒子的問題。這個問題說不好確實容易貽笑天下。
“要不還是……還是繞開始皇帝這個規矩,沿用秦王的老路呢?”張蒼問。
“什麼意思?”
“沿襲曆代秦王稱謂如孝文王、莊襄王的方式,陛下自取一個號。”
“那是諡號,死了以後才能那麼叫的。活著的時候都是叫秦王。”扶蘇黑臉。你是一點都不懂禮法啊!
“也可以給始皇帝、二世皇帝、子嬰立宗廟、上諡號,這樣就避開了幾世幾世這個說法,陛下就自然可以順序下去了……”
“立宗廟重新排序,這個方法可以。”張蒼點頭。雖然不太合乎規矩,但有一個辦法就比沒辦法強得多不是嗎?
“如何排序?”
“始皇帝一統天下,建立皇朝,可以稱為秦高祖,二世、子嬰都可以給一個相應的諡號,陛下以後入宗廟,可以為太宗……這樣下去,往後就好排了。”
“秦太宗嗎?那是廟號,也得等朕死了以後才能得到。”扶蘇受到正統的皇家教育,對廟號諡號之類分的清楚。
“陛下在世的時候,可以定一個年號,方便大家稱謂,比如什麼洪武幾年永樂幾年之類的……”張誠靠著所知不多的曆史知識胡說八道了。
“也不是不行噢。”張蒼說。年號還避免了君王避諱的問題。
“避諱倒也無所謂,朕被天下人叫做扶蘇已經多少年了,不避諱也沒什麼。”扶蘇倒是看得開。
“年號也包含皇帝執政策略,可以告知天下君王的心意……”張誠說。這倒是有點意思。最好是學明清,一個皇帝用一個年號,彆學宋人,皇帝隔三差五換年號弄得天下混亂。
“擬定幾個年號來朕看!”
“統一、複興、和諧……臣下就想出來這三個……”張誠小聲說。這玩意兒超出了自己知識範圍。
“和諧是個什麼鬼?”扶蘇瞪著眼睛。
“複興可以,複興大秦。”張蒼道。
“統一也不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願意為陛下統一大業前驅。”蒙恬拍著胸口。
“按你那個說法,今年就該是武力統一元年……”張誠暗想。卻也不說破。
“那就複興吧。複興是大事兒。有諸卿在,統一不過是翻手之間罷了。”扶蘇選了一個。複興這個詞就是好。興興旺旺的,天下人都喜歡。
“那就明日,朕祭拜先皇,重建宗廟,就把這些定下來!”扶蘇道。
糾結良久的事情,就這麼輕而易舉的定下來。多少有點兒戲。但是禮法這種東西,也真不能太僵化處理。全按照規矩來,人就沒法過日子了。
“陛下登基,最好考慮一下立儲和立後的事情。”張誠進言。這是兩個大問題。始皇帝在這事兒上吃了大虧。
“立儲是要立的,立後這事……”扶蘇又猶豫了。
“後宮不可無主。”張蒼說。有皇後和沒皇後那是兩碼事。
“朕子息單薄,似乎應該納妃……”扶蘇摸了摸下巴。
這是飽暖思淫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