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杏兒的府邸,距離未央宮很近的一處大宅邸。
四進的院落。這處宅子中的人手也不少,有朝廷按照定例配給的仆役下人、有身為徹侯所該有的部曲,也有趙杏兒調來的弟子,需要經常講計相府公務帶回來辦理,這些弟子也在前院收拾了房間,就在前院學習辦公。
混亂、但是並不熱鬨。
這裡獨獨缺少了生活氣息。
兩個孩子都沒有跟趙杏兒來長安。婆母也沒有。
婆母已經先一步去鞏邑打理鞏侯府了。
兩個孩子——是三個,還有年幼的太子贏弘毅,正在跟著張誠,在移民大軍中,經曆人生第一次遠行。
一家人,分作三塊。
趙杏兒的父母並沒有參加這一次的移民,而是留在了張村。
兄長趙二球則作為邑中郎,幫助自己打理圜陽縣的事務。
趙杏兒覺得自己前所未有的弱小——所有家人都分散各一方。是多麼的孤單啊!
不過孤獨的情緒,可以通過繁重的工作來打發,人忙起來,就沒有那麼多時間去顧念自己的情緒了。
“東家娘子這裡的氣味……好懷念啊!”李靈進了院落,就忽然放鬆下來,隨著趙杏兒一個院落一個院落和侯府的人打招呼點頭行禮。
“你在長安這幾年不容易!”趙杏兒說。
“也還好。有電報,其實都是安全的。”
“聽說去拜祭過呂雉……”
“呂皇後待我總還是不錯的。”
“呂皇後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趙杏兒問。在自己的書房裡,趙杏兒換去了官服,披上居家服,放鬆靠在一張貴妃榻上。這是昔年張誠畫過圖樣的一款家具。趙杏兒為婆母定做過一套,休閒靠臥還很舒適放鬆。
李靈規規矩矩的坐在對麵的一張扶手椅上。並不敢靠坐。
“在家裡,你放鬆。”
“習慣了。”李靈說。
“……”
“呂皇後……是個很能乾的女子。”李靈回答趙杏兒剛才的那個問題。
“哦?”
“要處置後宮的事務,在皇帝不在的時候,也要日夜批閱朝中的奏報、接見官員、處置政事……比東家娘子還辛苦一些。”李靈說到這裡抿唇微笑。
“可惜了……”趙杏兒點點頭。大約能想到一個後宮女子處理朝政會是多麼的艱難。
“呂皇後講規矩,但是也不算苛待宮人。宮人有小錯,也並不隨意懲戒。即便飯食有不諧,哪怕是飯沒有煮熟或者煮成焦糊,也會毫不猶豫的吃掉,並不因此懲戒廚師。”
“但是據說對勳貴朝臣並不假辭色?”
“勳臣勢大,需要彈壓。諸侯也是一樣的。梁王彭越之死,當然從我們張村角度看有這樣那樣的問題,從朝廷角度看,卻也不得不做……皇後她……很果決。”李靈喃喃道。
趙杏兒瞟了一眼,李靈在後宮工作久了,對很多事情的看法確實已經不一樣了。
“現在宮中的工作生活,怎麼樣?”
“也就是那樣。管理後宮事務……行政事務罷了,很瑣碎。”李靈說。“所以東家娘子,我什麼時候回來呢?”
“皇帝今天見我,有意納你為夫人。讓我和你談,我問問你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