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誠勃然站起,這個動作讓扶蘇吃了一驚。
“很多朝臣覺得連年用兵,天下動蕩,黎民受苦。覺得如果英布趙佗不騷擾邊境,不如就默認他們存在……”扶蘇向張誠介紹這段時間以來朝廷的一些風向。
“放任割據者在身側,是養虎為患。固然現在收複舊土大家要辛苦一些,但是如果等到割據力量發展起來,我們再去收拾,付出的代價更大——陳勝吳廣900人起事,那個時候隻需要派一個校尉,兩千甲士就能平叛,拖到後來尾大不掉天下崩潰,全天下戶口損失超過1000萬人,莫非這個時候再去收拾殘局就是仁德?”張誠問。
來自兩千年後的張誠,對統一有超出這個時代的執念。畢竟在秦末這個時代,統一也不過是十多年的一段曆史,而從後世的角度看,每一次國家分裂,都是巨大的災難,分裂還是統一,這件事已經不容討論了。
“朕已經下令韓信討伐淮南國……隻是,渡江作戰,連蒙恬都沒有把握,而想到接下來還要對南越用兵,就覺得耗費太大!”扶蘇苦笑。
“長江淮河看起來開闊,但是從來不是可以憑恃的天險。”張誠道。自古以來建都金陵的都是短命王朝,從來都沒有人能長久割據江南。
“秉直你倒是很有信心……”
“韓信來找過我,已經擬定了一個方案,渡江作戰,可以解決。”
扶蘇點點頭。如果張誠說的是戰勝英布沒有問題,扶蘇或者不會相信。但是張誠提到的隻是渡江作戰的問題解決了,那就是個技術路線,在技術上,扶蘇還是相信張誠的。至於細節……這是將軍和工程師該考慮的,皇帝需要的隻是在身後無條件支持他們就好。
不懂的東西,彆瞎摻和。
“主要還是窮啊……”扶蘇感慨。
張誠抬了抬眼皮。這麼快就單刀直入了嗎?
“十年戰爭,先帝時期積累的糧倉,已經耗費一空,人口損失嚴重,到處都是荒地。沒人沒糧,現在國家想做什麼事都困難。朕現在等著你長安城的化肥廠早日開工呢……”
“開工,今年投產,想看到效果也要明年秋收了。”張誠道。化肥是個好東西,但一方麵糧食生產需要周期,另一方麵農人耕作習慣也很難改變。把鹽一樣的化肥撒到土裡去種地?這事兒普通農民很難接受。張村也是先試用在張誠家裡的耕地上,大家看到效果,才敢效法的。
“總算是有個指望,可以先在皇莊和公田上先使用,朕就替天下臣民做這個表率……”扶蘇說。
“您現在的皇莊比始皇帝時候還多吧?”張誠問。
“天下戰亂,無數土地撂荒,朕回到長安以後,也就收買了一些……”扶蘇有些臉紅。“不過等日後人口繁衍,需要授田的時候,朕會把這些田地慢慢散出去的……”
土地問題是這個國家的大問題。大秦人口少,所以一直到胡亥時期都沒出現土地兼並導致的社會動蕩。戰後人口更少,與其擔心土地兼並,不如擔心土地撂荒。但是一夫百畝的授田,其實不可能持久。人口越來越多的時候,人均土地就會越來越少,吃飽飯就成了問題。
秦漢時期的農業技術,土地承載的人口也就在五六千萬的水平,兩千年後的乾隆年間,古典農業技術和封建社會的最高峰,這塊土地能夠承載的人口達到了上限——也就在兩億多。人口進一步增長,就要觸及到馬爾薩斯的危機了。
人類發展從來都不容易,如果不想靠瘟疫來調整人口,就要靠戰爭來解決問題。
人口如果爆發,隻能向畝產要糧食。好在徐福先生誤打誤撞,搞出了尿粉這個東西,氮肥的出現能夠大幅度提高糧食單產。不過糧食作物需要的不僅僅是氮肥,鉀肥可以依靠草木灰,但是磷肥從哪裡得到?
張誠對磷肥元素在亞洲分布情況沒有什麼印象,隻記得太平洋的某個島有大量鳥糞沉積形成的磷肥,再就是廣告裡曾經有宣傳過加拿大鉀肥,加拿大啊加拿大,北美真是膏腴之地,居然就那麼荒著,這哪有天理!
“我們咬咬牙,忍耐一下,兩三年內糧食會逐漸恢複,至於人口,隻要有糧食可以吃飽,隻要天下太平,人口恢複也是可以期待的,就隻是懷孕生孩子需要更長一點的時間。”張誠安慰著皇帝。
“不當皇帝就不覺得自己還很窮……”扶蘇喃喃道。
“陛下不是在對我哭窮吧?”
“不是找你打秋風,皇帝眼中的財富,就隻是地裡長出來的糧食、田野裡工作的農民、稅吏征繳的錢穀……不是你們商家櫃台裡叮叮當當響的銅錢!”扶蘇白了張誠一眼。
一個錢字,皇帝的理解和商人的理解是不一樣的。
“人口就隻能慢慢恢複,糧食三五年之後大概會有明顯的變化,至於稅收……”
“朕準備下令,天下農稅下調為十五稅一,商稅進一步下調到二十稅一。”扶蘇說。
張誠讚了一聲。
“與民休息吧,朝廷用度儘可能緊縮一點,讓百姓先富足起來、小商販先富足起來,朕也就能富起來了。”扶蘇說。
這個理論倒是很純粹的儒家理論,有子對魯君說:百姓足,君孰與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百姓富足,君主怎會不足;百姓貧困,君主怎會富足?)
降低稅收,能讓更多糧食留在百姓的碗裡,留在小商販的錢袋子裡,百姓多吃飯就有信心去生兒子,小商販有餘錢就敢於去擴大生產。無論什麼時候都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陛下如果缺錢,就吱聲……”張誠感慨皇帝寬仁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內府隻要節約一點,日子總比民間小戶過起來容易,朕節儉一點就好。”扶蘇道。
“如果您都節儉過日子,那朝廷的大臣又怎麼敢花錢呢?如果貴人們都不花錢,我們商人的貨物又賣給誰呢?”張誠苦笑。
統治者總以為自己節儉一點就能改善天下財富問題,問題是,從來不是這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