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布和吳氏搜集到的財寶,被韓信席卷一空。
韓信有自己處理戰利品的方法:金銀財帛,自己和軍官們拿走一大半,士兵們分走一小半,剩下大概有一成左右,登記造冊,裝進木箱,派人送往長安。
軍隊瓜分掉戰利品,這事兒看起來天經地義——大家冒死千裡遠征,總要有足夠的獎賞。雖然現在秦軍有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不能屠城擾民了。但是英布和吳氏的那些錢難道是好來的?不義之財,咱們正義之師就幫他轉化,不就變成正義的了?
皇帝是不會在乎這些的。戰利品戰利品,自古以來都是參加戰爭的這些漢子的特權。這些東西從來沒有賬。怎麼統計?至於皇帝?皇帝當然得到了戰爭中最重要的那部分戰利品——土地、人口,不比冷冰冰的金銀更值錢?隻有人民才能創造財富,古人不是不懂這個道理,他們太懂了!
除了金銀,韓信還專門使人去贛州買下了一大塊礦山。這是趙杏兒先生和公主指名要得到的,出產重石的礦山。這些礦山一直掌握在英布手中。過去幾年,誠記隻能通過走私的辦法得到一些重石。現在英布死了,這片綿延的礦山就直接被韓信買下。
沒花多少錢,倒並不是因為韓信巧取豪奪,實在是——這個時代沒人在乎這種叫做重石、張村叫做鉉、後世叫做鎢的金屬。在贛州本地,這種金屬根本無法煉化,就算是擁有高溫焦炭的張村,也沒有一座高爐能煉化這種重石。這種重、無法煉化、沒有什麼用途的石頭,當然不值錢。所以韓信幾乎是用一個垃圾價格就得到了整座重石礦。
得到礦山和戰利品以後,韓信就沒有再往自己懷裡揣什麼。而是向皇帝申請,派駐州縣的官吏,來接管這塊蒼莽的楚地。
淮南國和長沙國都是古楚國的一部分,相對中原,楚國被認為是神秘而蠻荒的世界。甚至有一位楚王宣稱:“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
和北方秦國崇尚黃帝不同,南方的楚國,有崇拜蚩尤的傳統,數千年前兩位古帝的仇恨,似乎也綿延到了今日。
楚國又是疆土廣袤、人口眾多、氣候溫暖、河湖縱橫、山林草澤豐茂的富庶之地,楚國魚米之利,似乎很容易就吃飽飯。所以人民並不熱衷耕種,而更長於幻想。
同時楚國又是艱難困苦的國度:水患不斷、疫病橫行,無數小蟲都能毀去人的生命。楚人的壽命之短,在列國之中也是有名的。
人生苦短,而世事多艱。讓楚地就成為玄妙幻想的國度。無論是能寫出天文文風綺麗的屈子,還是恣意幻想氣勢磅礴的莊周,都是楚人。
楚人似乎生活在一個人神共存的世界,在這個世界,神明和人類共存在山林草澤城池鄉野,每個人都信仰神明,相信神明就在自己身邊。
因為食物易得、因為生命短促、因為有神明信仰,所以楚人好鬥而輕生死。楚人從不畏懼死亡,可以輕易就走上私鬥或者踏入戰場,隻要有大巫吟唱屈子的“魂兮歸來”,楚人相信哪怕死在戰爭中,都會魂歸故裡,和生前的親人生活在同一個世界。
楚人自由,不受管束。所以楚地從來也沒有形成如秦國一樣龐大森嚴的社會係統,民間也不特彆崇尚農耕,受到楚文化影響的地區,男子好像很容易就去做了盜賊。你看劉邦就大有楚風,就跑到芒碭山做了匪人。而英布就是楚人,也泛舟五湖成了大盜流寇。
在楚地,匪徒不隻是一種割據反抗的勢力,而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生活方式,山林裡的匪人和附近的村民都有親屬關係,他們互通氣息,匪可以為民,民也隨時可以為匪。永遠剿滅不乾淨。
殺掉英布和吳臣父子以後的淮南國、長沙國,就是這樣一塊莽荒一般的楚地。
楚地的基層組織是脆弱的。大軍威臨,無數郡縣的官長扔掉了城池、印信,或者回家做寓公,或者隱遁山林準備和新來的大軍周旋。楚地以一種冷漠、對立的態度,不與秦軍接觸,不反抗,也不合作。英布手下的那些部隊,除了被打敗俘虜的、陣前投降的,那些殘兵遊勇,就隱藏到山林裡,做了土匪。
無數大山,這裡的土匪可不像河南郡那樣容易剿滅。
這是擺在韓信麵前的一大難題。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