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仲始帶著隨員,從橫浦關一路北上,過長江淮河黃河,來到真定,拜謁修複先祖的墳墓。
一路上,趙仲始算是看到了一個龐大帝國的氣象,看到了十年戰爭對這個國家的損害,看到了北方完全不同於嶺南的草木風貌,也看到了長江滾滾,黃河滔滔。
聽到了熟悉的北音,雖然聽起來這些言語和自己已經習慣的百越鳥叫一樣的話是那麼的不同,但是回到趙地,這聲音環繞著自己,一下子就熟悉起來,異樣的情緒就湧起。
趙仲始離開北地的時候還很小,隨著父親一路南下,在百越之地成長,對故鄉已經沒有什麼印象了,但是此時此刻,卻有一種陌生的熟悉之感。
這就是父母之邦嗎?
麵食的芬芳、羊肉的豐腴,這北地濃重的口味,和南國是多麼不同啊!
當然,這一路北上,也並沒有見過如番禺王公那樣華麗雄壯的建築,但這不需要奇怪,父親曾經說過,世間最雄偉的建築在鹹陽,是大秦皇帝的宮室,和鹹陽的宮室相比,番禺的那座王宮隻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茅屋。
就這樣,一路來到了真定。
趙姓在趙國是大姓,是趙國國姓,實力強大、影響深遠、親族眾多。趙姓和秦國的嬴姓還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趙佗能得到始皇帝的重用,和這個趙很可能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始皇帝身邊趙姓人得到重用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做內官的趙高,甚至被誅殺的嫪毐,有人說嫪毐也是趙姓,本名喚作趙繆的……
也許這才是始皇帝放心把趙佗安排到南征百越的大軍中的原因吧?
當地的親族早先一步得知趙佗的後人要回鄉祭祖,朝廷也安排了典客的官吏一路陪同趙仲始北上。真定的縣令也安排了人,清理了一下趙氏祖墳。
這樣,趙仲始來到墳前的時候,見到了一些素不相識的長輩族親,也見到了父王心心念念的先祖墳墓。
就悲從中來,雖然趙仲始也說不清楚這悲哀從何而來。
清理了墓地的荒草,清洗了墓碑,為墳頭重新培土。焚香、供奉、祭拜、誦念祭文,在族親的見證下,遠赴天南的趙氏子孫終於回來了。
祖有功而宗有德,趙氏的血脈綿延不絕,遠在五嶺之南,有一支趙氏子孫開枝散葉,繁衍茂盛!
趙仲始隆而重之的拜祭了先祖,見過了族親,一一奉上來自合浦的珍珠作為禮品。雖然每個人隻能分到一顆珍珠,但是在黃河以北這片蒼莽平原上,珍珠又該是多麼稀罕的禮物啊。所以人人稱頌趙佗、趙仲始父子深情厚誼,稱讚趙仲始闊綽,趙氏果然輩輩都出才俊之士。
祭拜過了先祖,趙仲始便在典客的引領下,一路向西,這一路,除了北上祭祖,也要去長安參見皇帝,無論趙佗是否歸附朝廷,彼此總要建立一些管道,總要有所接觸,也要代表父親,親眼看看長安的這個皇帝,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經過洛陽的時候,趙仲始遠遠看到田野上有拖拉機在耕作。也遠遠見到已經建設起來的鞏邑。典客的行程上並沒有安排在洛陽和鞏邑停留,所以趙仲始隻有一個遠遠看一眼的印象。
這印象也足夠震驚。
一來震驚中原之地有這樣的千裡沃野,麥子已經籽粒飽滿,為了麥收,第一拖拉機廠日夜趕工製造的聯合收割機已經派上了用場,拖拉機拖曳,收割機能夠一次完成收割、脫粒,將飽滿的麥粒收藏在車上的貨鬥。拖拉機從這頭走到那頭,麥粒就這樣傾倒在田邊的卡車車廂。一車一車的麥子就送到糧倉去。
收割機的技術還不算完善,漏掉的麥穗和麥粒並不少,鞏邑的農民就跟在收割機後麵收攏掉落的麥穗,鞏侯說了,掉在地上的,誰撿到就是誰的,所以鞏邑第一次機耕麥收,就成為領地上農戶一次盛大的狂歡,無數男女老幼追在收割機後麵撿拾麥穗,收的每一個籃子和口袋都沉甸甸的。
趙仲始震驚的第二件事就是鞏邑的繁華與雄渾,雖然自己的車隊並沒有機會從鞏邑穿過,卻分明看到這座平原上的城市,天際線上看得到廠房煙囪林立,白色和黑色的煙柱直衝天穹,好像是神魔出沒的地方。
遠遠看去,那座城可是有不少比自己父王宮殿還要高大的房屋……
一座鞏邑就如此龐大繁華,鞏侯這人到底是怎樣的人呢?
趙仲始去祭拜自己先祖的墓地,扶蘇也在規劃自己的陵寢。
在始皇帝另不遠的地方,圈出了自己陵寢的位置,寺工正在規劃新皇陵墓的方案。
新皇登基,就要開始準備建設自己的陵墓,這座陵墓要在皇帝離世前修好,等到皇帝駕崩,隻要把皇帝的棺木送進去,關上墓門就好了。
始皇帝的陵墓修了整整三十七年,固然和始皇帝陵工程浩大、陪葬龐大有關,始皇帝本人通過征發六國豪族來鹹陽服役,有用這項工程耗儘六國權貴的目的,也顯而易見。
如今六國殘存的勢力,已經在過去十年的戰爭中消耗殆儘,扶蘇倒沒有用這麼大的工程來消耗政敵的需要,有父親在側,自己的陵寢不能超過父親。
扶蘇又有仁愛寬容的名氣,本來也不欲將自己陵墓搞成浩大的工程,給平民百姓增加太多的負擔,所以最終的陵寢方案,是在滿足天子陵寢的標準下,更加簡樸了一些。
即便如此,陵墓的結構、陪葬的數量、墓室的構造、棺槨的規格等等,依舊引得左丞相、禦史、典史等部門的爭論攻訐,鬨得扶蘇也不勝其煩。
可惜自己最信重的蒙恬不在身邊,多年以來扶蘇早已經把蒙恬當做是自己的兄長。事關自己的陵寢,如果蒙恬能給點意見就好了。
倒是工程師梁二林小妹,從工程技術角度,提出了墓室結構的一些構想,這些設計能保證曆經千年,墓室仍不會下沉壓垮,看起來似乎不錯,但這個規製又和傳統、祖製有所衝突。這朝廷之中又沒有一個熟悉禮製的人……
也不能說沒有,叔孫通不還在這兒嗎?
可是,正常人誰放心把自己身後事交到叔孫通手裡啊!
喜歡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請大家收藏:()六歲兒童一次殺了40個匈奴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