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便是選秀、競賽類的節目。
就像是薑明月現在要搞的選秀,它們的台本除了節目賽製,會更看重人物台本。
這時候,粉絲很喜歡的崗位fpd就要發揮作用了!
不是為秀人們寫台詞,而是通過采訪溝通等一係列操作,挖掘人出秀人身上的閃光點,為他想一個適配的人物方向,然後放大它!
所以,薑明月一直覺得,有一句話很適配這個行業
“你愛上的也許不是你麵前閃閃發光的愛豆,而是她背後女性作家的靈魂”
還有像一路繁華,花樣青春這種旅行綜藝,要是沒有台本,藝人們怎麼知道下一個地方要去哪?
這個地方他們要做什麼?
真的是純旅行嗎?
如果是純旅行,那可就太放飛自我了,後期有多少可用的剪輯素材都是個問題…
不過,因為“真人秀”的本質,綜藝還是會最大限度的保留藝人們的真實狀態,隻會提供框架,不會“綁架”藝人。
畢竟最出效果的,永遠是那些真實狀態下意想不到驚喜。
除此之外,還有曹逸飛參加過的競演類,選秀類節目肯定也是有操作的。
甚至節目組和參賽藝人,最開始簽合同的時候,也是根據劇本,敲定了總共簽幾期的合同,也會注明他們說在哪一次比拚中輸掉,又是以什麼方式,因為什麼原因輸掉,全部都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寫進合同裡。
一輪遊的炮灰,和進入決賽圈的種子選手,節目組給出的費用可是不一樣的。
如果某個藝人在簽合同的時候,還是過氣藝人,或無人在乎的小卡拉米。
等節目正式播出,這個藝人人品大爆發,突然爆火,節目組就會想儘辦法,調整原有劇本,隻要你夠紅,原來都所有安排,都會給你讓路。
節目組為了把這些突然爆火的藝人,重新請回來,他們會主動提高每一期的出場價格,不斷修改劇本,直到藝人團隊和藝人本人滿意為止。
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從炮灰到主角的晉升。
大家都是為了收視率,有收視率,才有新廣告商找來,他們舉辦下一季的時候,才能拉到更多的投資,都是為了錢。
誰出來拚搏不是為了碎銀幾兩。
賺錢嘛!不寒磣!
當然,也不是所有內容都會出現在劇本當中,但是會在節目的錄製過程當中呈現。
比如藝人錄製的某一檔綜藝是比拚類。
在耳機當中,編劇會告訴你給哪一個人搶答的機會。
而這個答案,肯定也是事先告訴過這個選手的。
這樣一來在觀眾看來,可能是他沒有搶到答題機會,事實上這個答題機會是可以操作的。
還有可能因為有檔期的問題,或者是背後資本的問題,會給特定的嘉賓,更多的表現機會和獲勝的機會。
而這個操作呢,則是在觀眾的投票數當中去操作。
尤其是現場投票因為大家無法知道彆人的投票情況,隻能看到最後的總票數。
所以這個是很利於在係統和程序當中,去操作票數,以達到影響票數結果的效果。
不過觀眾也不是傻子,對於特彆離譜的結果,觀眾一定會產生質疑。
而因此淘汰的選手,也會得到更多觀眾和路人的惋惜,這些不溫不火的藝人,或過氣藝人也能收獲一波熱度。
而節目這樣的操作,也會把自己整上熱搜,也達到擴大宣傳的效果。
例如曹逸飛參加的競演類表演節目,他的淘汰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也吊足了觀眾的胃口。
所以最後的複活,讓薑明月感受到,其實這個淘汰,明顯就是人為的操作,也是讓這個節目,收獲更多的熱度的一個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