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一季又一季的花少播出,後來網友發現了一個規律,單數季雖然有小矛盾,但屬於可以調和的矛盾。
畢竟和好朋友,或是和自己的對象出去旅遊,都會有摩擦。
更何況是一群之前就不太熟悉的陌生人,被一個節目硬生生湊到一起。
有摩擦是必然的,再經過節目組的剪輯大法,將摩擦放大,節目的爆點不就有了嗎。
除此之外單數季都是走的治愈風,雙數季就不是這樣。
節目一期比一期更抓馬,嘉賓們最和諧的時候,居然是體麵的初次見麵。
有人說這是偶然,粉絲都會維護自己的偶像,說是彆人的問題,自己的偶像肯定不是這樣的人,他們就是單純的合不來而已,氣場不合。
反正問就是,另一個明星有問題,他們自己的哥哥姐姐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有問題的都是彆人。
但薑明月覺得,這不是什麼偶然,是橘子台精心刻畫過的結果。
橘子台對這個節目的定義,就是要通吃不同的群體,有的喜歡看抓馬,有的喜歡看治愈,他們輪換著來。
上一季治愈這一季就抓馬。
粉絲不知道自己偶像,真正的性格是怎麼樣的,橘子台花兒與少年的製片人和導演還能不知道?!
用腳想都知道不可能。
他們都不用去其他台打聽,和歡樂星期六的導演組打聽一下,什麼都清楚了。
歡樂星期六作為國民級的常青樹綜藝,隻要是圈內有名字的藝人,絕大多數都上過歡樂星期六。
歡樂星期六的後台發生的故事,和那些不能播出的花絮,可比正片要精彩太多。
花少節目組選的這些嘉賓,那些是真的好相處,那些是假裝好相處,他們門清。
從一開始,節目組的選人的時候,就會根據他們這一季的需求,主題去挑選嘉賓。
當然也並不是說,單數季的嘉賓全部都是好相處的,脾氣好的,節目必須要有矛盾點,這樣才會有爆點。
因此,他們也會給單數季弄一些,‘嬌氣’的嘉賓。
雙數季同理,也會弄一兩個有大局觀,通情達理,好相處的嘉賓。
要有差異,才能碰撞出火花,單數季會有嘉賓成為團隊裡的‘嬌氣包’,給大家夥製造的問題。
就會有嘉賓展出來,體現出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庫庫吸粉。
雙數季,通情達理的嘉賓會因為那些鬨幺蛾子,勾心鬥角的嘉賓,被網友瘋狂憐愛,博得大眾的同情。
你說那些明星,想當襯托彆人的負麵形象的配角嗎?
他們也不想的。
真人秀妙就妙在這裡。
一兩個小時的節目錄製明星能裝,一兩天忍一忍也能裝。
可花少的錄製時間,是一開錄,如果不是有什麼突發意外,就不能和外界聯係導演組除了必要的溝通,也不會隨意找明星交流。
在語言不通的國外,他們能交流的對象就隻有彼此。
人是一種距離產生美的物種。
距離拉近,相處的時間一長,在遇到矛盾的時候,忍耐力就會下降,衝突自然就會爆發。
花少最短的錄製時間是16天,最長的是36天,你說這怎麼能裝,根本裝不下去。
到後麵明星會不自覺的忘記經紀人的叮囑,在遇到矛盾衝突時,在沒有一個人來提醒他們,這麼做是不對的,是會被網友討伐的。
節目組的後采,還會暗戳戳的誘導挑事,想要激發這些明星身上最真實的一麵,給節目帶來更多的爆點。
說花少是明星真實麵目的照妖鏡也不過分。
說起來,在薑明月得知自己有三個好朋友,要去參加花少的時候,她還特意問了他們這是第幾季。
得到是第三季的回答,心都安了不少。
然後又去網上查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嘉賓,明明兩季的人都有一半,和上輩子記憶裡的嘉賓不一樣。
可最後結果和網上的風評,出來的效果,還是和上輩子的一模一樣。
這就更加證實了她的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