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聯合出品
第530章聯合出品
“陸總,合作愉快!”
宋歌在合同上鄭重地簽下自己的名字後,合上筆帽,如是說道。
“合作愉快。”陸遠笑著與他握手。
短暫寒暄,兩人便直奔主題,整個協商過程時間不長,也很順利。
項目《新世界》的總投資擬定8000萬,萬達以20的份額參與其中。
紙麵上的合同內容很平常,即便未明確列出電影上映時會特殊照顧的附屬條件,可雙方心知肚明,畢竟是萬達真金白銀投資的項目,受到的重視與支持自不待言。
萬達是陸遠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自2009年10月以來,萬達院線的市場表現,就超過中影星美等老牌勁旅,近年來穩居國內院線票房榜首。
剛過去的2011年,萬達電影院線票房收入達17.7億元,在全國總票房131億元中占比13.5,同比增長率高達26,遠超行業前十家院線的平均水平,是國內當之無愧的院線老大。
此外,萬達目前正在與全球第二大院線集團ac洽談並購事宜。
王老板財大氣粗,企業資產高達2200億元,揮著鈔票,一路買買買。
可儘管萬達在院線方麵擁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在項目儲備上卻存在短板。
此次與《新世界》的合作,雖非萬達親力親為的嫡係項目,亦能享受到接近的待遇與支持。
當然了,有《超時空》的例子在先,哪怕雙方不合作,陸遠也不擔心在排片上受到打壓,畢竟沒誰會和錢過不去。
此前有不少影視公司表明合作意向,包括星美,博納,光線,小馬奔騰等。
他可以選擇的合作對象有很多。
可無論陸遠怎麼選,被拒絕的或許都會想,為毛不選他,小瞧誰呢。
而且有一個點不可忽視,這些影視公司之間經常性彼此攻訐,對家電影上映時會搞一些小動作。
所以他需要一個能鎮得住場子的合作夥伴,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紛擾。
又聊幾句,宋歌站起身,準備離開接待室。
陸遠看眼牆上的時鐘,已是上午十一點,隨即提議道:“時間正好,不如一起吃頓飯,園區外麵有一家館子不錯。”
宋歌抬起手腕,略帶歉意的婉拒:“今天恐怕不行,提前約了人見麵。”
見陸遠麵露好奇之色,他也不藏著掖著,如實說道:“張一謀導演。”
陸遠聞言,腦海中不禁浮現出近期關於張一謀的種種報道,心中頓時了然。
自去年年底《金陵十三釵》衝擊奧斯卡無果,加之張韋平利用床戲為炒作點引發的爭議,以及影片在海外市場沒有泛起水花。
張一謀與張韋平分道揚鑣的消息就頻頻傳出。
業界風傳,張一謀不滿現狀而有意另尋東家,先後與多家影視公司,包括華誼、小馬奔騰、乃至國際經紀公司caa等都有過接觸。
儘管張一謀與張韋平在媒體前都三緘其口,跳槽事件眾說紛紜,但兩人之間的矛盾,已經成為互聯網上公開的秘密。
如今瞧宋歌的意思,擺明了無論張一謀是不是真的要離開新畫麵,先聊聊再說。
雖然在陸遠看來,中國電影市場正經曆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觀眾群體的不斷迭代,特彆是近年來,以寧昊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導演迅速崛起,張一謀等老一輩導演曾經的地位,已逐漸淡化。
單論一部影片的票房,他們或許還比不過陸遠。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張一謀、馮曉剛等大導演憑借多年積累的個人品牌和市場影響力,依然擁有著難以替代的穩定性和安全感。
畢竟,對於瞬息萬變的電影市場而言,青年導演的下一部作品,是否能繼續成功,仍屬於未知。
在中國影視製片公司的普遍認知中,誰能夠掌握大導演,就等於掌握了市場的核心競爭力。
內地民營電影公司也習慣於和大導演捆綁在同一戰車上,以導演為中心,大導演掌握著話語權,影響力非同小可。
譬如華誼與馮曉剛,新麗傳媒與陳凱戨,小馬奔騰與吳雨森,寧昊,博納與徐克、爾東升等。
馮曉剛一條微博就使得華誼股價忽下忽上,由此可見一斑。
儘管華誼在努力學習好萊塢那一套標準化生產體係,可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他們根本離不開馮曉剛。
所以,王忠軍才想著要去降低電影在集團的比重。
業內不少新的影視公司也是這個想法,故而無論誰搞定了張一謀,那麼不管這家公司之前在江湖混得怎麼樣,它都可以迅速擠入內地電影製片公司前三把交椅。
即便張一謀在國內電影市場上不再是一枝獨秀,但他的作品基本都能保證盈利,對任何想在影視業有所作為的公司而言,張一謀都是香餑餑。
而宋歌所圖甚大,這個絕佳的機會,沒理由錯過。
目送著宋歌的車影漸漸消失在視線中,吳朗扭頭問道:“老大,你覺得萬達簽下張一謀導演的希望大嗎?”
“不太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