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把柄
第544章把柄
“大狗哥步子邁的太大了,公司全方位開花。”
寧昊一臉惆悵:“去年在慈溪、淮安、大渡口等三四線城市建院線,今年又籌資收購好萊塢特效公司數字領域。”
數字領域曾經是好萊塢排名第二的特效公司,參與了《泰坦尼克號》的製作。
黃博抓了把頭發,感慨:“數字領域不就是前車之鑒嘛,因為盲目擴張,導致資不抵債,如今麵臨破產。”
“不止呢,公司去年還和建銀文化簽署了對賭協議。”寧昊又說。
“真簽了?”陸遠詫異,這事他倆之前在總局門前聊過。
小馬奔騰靠廣告起家,1994年由李鳴創立。
2004年,出品了第一部電視劇《曆史的天空》,嘗到甜頭之後,轉戰電影行業,和寧昊張一柏吳雨森等導演合作。
總體來講,一路順風順水,雖然賺的不多,但投資的項目都沒虧損。
公司發展欣欣向榮,自然得謀劃上市。
去年完成了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金額達7.5億元,甚至超過了保利博納在納斯達克ipo時的9950萬美元。
這筆融資由建銀文化領投,是目前中國影視業最大的一筆融資。
當時就聽寧昊講其中或許會涉及到對賭,隻是沒想到真簽了。
對賭協議可不是鬨著玩的,十賭九輸。
對賭實際上是期權的一種形式,即投資方對於未來不確定的情況進行一種約定。
內容可以是業績,上市等,約定條件達標則融資方可行使某權利。
若不達標,投資方可行使另一種權利,條款設計可有效保護投資人的利益。
“嗯,已經簽了。”寧昊回答。
“去年大狗哥與建銀文化簽署了一份《投資補充協議》。
協議規定,若公司未能在2013年12月31日之前實現合格上市。
投資方建銀文化則有權在2013年12月31日後的任何時間,在符合當時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下,要求小馬奔騰的實際控製人,一次性收購建銀文化所持有的小馬奔騰的股權。”
說人話就是,如果沒在規定時間內上市,就花錢買建銀文化手裡的股,沒錢,就把創始人的股份拍賣,公司抵債。
陸遠想起過年時二叔的叮囑。
對賭協議的出現,本質是資方對創業者不夠信任。
資方需要的是短中期的投資回報,創業者需要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這兩者之間本來就是矛盾的。
作為創業者,永遠不可能在對賭遊戲中獲勝。
因為在對賭協議中,創業者麵對投資者就像麵對賭場中的莊家,贏的概率早就被算好了。
他搖搖頭:“資方不是省油的燈,錢來得太快未必是好事。”
黃博道:“我和李總見過幾麵,他是屬於埋頭做事的人,與隻做資本運作的人,注定走不到一起的。”
“我也和他講過不如老老實的做內容,隻是他沒聽。”寧昊無奈。
黃博端起飲料杯子:“行了,不說這些,那是大老板的事,想要的多,我們不夠格.呃.”
他頓了頓,看向陸遠,這人好像也是個老板,一部戲賺了3個億。
“呃什麼,走一個。”陸遠端起汽水。
黃博和寧昊當晚匆匆離開,趕往下一個城市宣傳。
倆人是各自作品最大的宣傳點,行程相當緊張。
沒兩天的功夫,黃小明也趕來探班,陸遠又是帶著吃飯。
黃小明離開後,陸遠拒絕了外界的探班請求,探班很耽擱劇組的拍攝進度。
在經曆最初的磨合後,劇組效率顯著提高。
時間悄然而過。
4月23日,《匹夫》上映。
4月24日,《黃金大劫案》上映。
4月28日,《殺生》上映。
因為這三部電影上映時間相隔短暫,陸遠忙著在香江拍戲,索性三場首映典禮都不參加。
讓吳朗代表他前去捧場。
而他本人,則在微博上幫著吆喝。
《匹夫》首映票房出爐,成績慘淡,遠不如預期。
23日零點場票房1.92萬,首日票房僅僅115萬,基本可以說這部影片沒救了。
投資兩千來萬,七千萬回本,無望。
媒體對黃小明的投資議論紛紛,網友跑到他的微博賬號下問他是否後悔。
相比於《匹夫》的失利,《黃金大劫案》零點場382萬,首日票房1237萬。
時隔三年,寧昊再次帶著作品和大家見麵,也是寧昊從中小成本喜劇向主流商業片的轉型之作,吸引力不小。
隻是上映後的口碑不好,觀眾評價褒貶不一。
有人力挺寧昊,不過也有觀眾認為,該片已經沒了《瘋狂的石頭》那時期的味道,台詞不如以前那麼精致,作為一部年代戲,邏輯也不夠緊密,而且很多細節都太突兀。
倒是郭京飛飾演的小東北,吊兒郎當的扮相,出色的演技,收獲了不小關注。
有細心網友發現,這哥們居然簽約在遠方傳媒,一時間好感大增,微博粉絲數量嘎嘎漲。
江秋芸幕後使力,開始給他打造演技咖人設。
28號《殺生》上映,成績不出預期,首日票房236.3萬,叫好不叫座。
總而言之,四月電影市場的國產片,可謂步履維艱。
5月1號,勞動節,香江。
一大早,陸遠從酒店的臥室醒來,屋內灰蒙蒙。
他打開手機,三部《國產片》的宣傳報道還在繼續。
《黃金大劫案》上映八天,票房9400萬,《殺生》上映四天票房1174萬,而《匹夫》上映九天,票房隻有可憐的1968萬。
“小明哥這次虧慘了啊。”
陸遠翻了翻網上的報道,通篇都是“黃小明,你後悔了嗎?”之類的通稿。
考慮再三,他給這位師兄打去電話。
“嘟嘟嘟!”
“喂。”
“師兄,我。”
“我知道是你,今天五一休息嘛。”
“哪有時間休息,剛起床,待會兒就去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