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喝茶
第561章喝茶
東莞,vivo總部,董事長辦公室。
vivo董事長叫沈韋,儀表堂堂,今年剛好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階段。
屋內還有倆人,皆為男性,年紀瞧著與他相差在十歲左右。
落地窗前站著一位男青年,約莫三十來歲,短發,粗眉,戴著黑框眼鏡,其貌不揚。
他轉過身,看著沈韋,詫異道:“陸遠?真的假的?他不是大明星麼,還是vivo的代言人,藍圖居然是他的?”
藍圖今年以前在業內不聲不響。
但這段時間因騰訊阿裡等多家公司,想花幾十億高價收購其手裡愛奇藝的股份,被眾人所知。
互聯網上,金錢永遠是最能引人注意的事物。
一番了解,外行才發現,藍圖公司居然是國內影視劇的版權大戶,愛奇藝能有如今的規模,它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沈韋坐在茶座前,拎著茶壺,手腕往下微微傾斜,動作行雲流水,將沏好的茶遞給段勇平,笑嗬嗬的扭頭道:“意外吧,我當時的表情和你差不多。”
“我看過他主演的幾部電視劇,演技挺好的,沒想到居然還有這層身份。”黃錚好奇,追問:“他多少歲,八幾年的?”
“具體不清楚,但肯定比你小。”沈韋給自己沏了一杯,又問段勇平:“這茶怎麼樣?”
段勇平未答。
黃錚捏著下巴,雙手一拍,啪的一聲,道:“嘿!那最近鬨得沸沸揚揚的愛奇藝回購股權事件,豈不是說他要賺幾十億?”
“彆一驚一乍的。”段勇平正端著香竹箐,打算抿一小口,被他嚇了一跳。
黃錚訕笑道:“您自然是不覺稀奇,可我不一樣,樂其現在的年利潤才剛過千萬,以前隻知道他是國內電視劇片酬最高的青年男演員,投資的電影大賺,沒想到身家這麼厚,居然還想投資視頻網,嘖嘖嘖,違和,實在太違和。”
“我其實聽到老沈講的時候,也挺驚訝。”段勇平吹了吹浮在水麵上的茶葉。
屋內攏共三人,沈韋、段勇平、黃錚。
段勇平的身家最高,年紀最長,資格最老。
素有“中國巴菲特”之稱,資產是個謎,不出現在富豪榜,但業內沒人會忽視這位商業傳奇人物。
90年代,成瓏代言的小霸王,就是段勇平27歲擔任廠長的那家企業的產品。
後來因為工廠內部矛盾,個人發展受阻,觀點有分歧等,他選擇辭職,去東莞成立步步高電子有限公司。
當步步高成為行業第一時,1999年,年僅40歲的段勇平選擇退休,和媳婦遠赴美國,隨後隻專注於股市投資。
段勇平隱退,卻為步步高培養出幾位極其厲害的角色,江湖人稱三大門徒。
也是由步步高孵化,或者說拆分出來的幾家企業的掌門人。
vivo的創始人沈韋,oppo的掌舵人陳民永,步步高ceo金誌將。
黃錚為什麼會出現在這裡,因為他和段勇平是校友,也是忘年交。
段勇平2001年投資網易,花費大約1000來萬買下大量股票,獲利約10億人民幣。
丁壘偶然的機會認識了黃錚,認為這小夥子能力不錯。
2002年,黃錚從浙江大學考入美國威斯康星大學分校去讀碩士。
得知黃錚去美國留學,丁壘將他引薦給段勇平。
段勇平很欣賞黃錚,有意栽培他,收下當徒弟,2006年買下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時,便帶著他赴宴。
期間還給了他很多人生職業規劃方麵的建議。
黃錚也聽話,按照他的指導,畢業後入職剛成立沒幾年,處於成長期的創業公司穀歌,做碼農、產品經理。
等穀歌上市,他因為手握不少期權,離職時賺了幾百萬美元。
黃錚回國發展,段勇平又將步步高的電商業務交給他負責,創辦了電商網站歐酷,專賣電子產品,對標京東,隻是沒乾過對方。
陸遠進來時就注意到最年輕的那位一直盯著自己瞅。
在成為vivo品牌代言人時,他對這家公司有過了解。
知道有段勇平這麼個人,以及他早年的事跡,但對他的長相沒什麼印象,故而聽到沈韋的介紹後,很是意外。
“段總,久仰大名!”
段勇平笑著和他握手:“回國辦點事,剛好聽老沈說起你想拉著vivo投資,好奇,就想著過來聽聽,不介意吧。”
“當然不會。”陸遠在沙發上坐好,也是哈哈一笑,卻深知這次能不能達成合作,段勇平才是關鍵。
他和沈韋是老鄉,同是贛省人,段勇平改國籍前亦是如此。
贛省是個神奇的地方,成功的企業家不少,但出來後,基本不會回去。
簡單寒暄幾句,進入正題。
段勇平問:“我聽老沈講,你打算投資pps,據我所知,視頻網是個燒錢的項目,現在國內的影視劇版權價格,被百度企鵝等幾家公司合力炒上天,一年買劇就要花幾億。
惡性競爭勢必導致成本失控,到時候他們想控製都無法控製,你那幾十億的資金現在瞧著多,往後可就不好說,投點其他不好嗎?衣食住行,買買房子,坐等房價上漲.”
他認為陸遠二十來歲能賺到如此身家,眼光必有獨到之處,況且還在演藝圈混跡多年,不可能想不明白這件事。
黃錚同樣看過來,這也是方才陸遠沒到之前,沈韋講完後,他心中一直存在的疑惑。
一個演員去投資視頻網,哦,這人有一點錢,還有一家版權公司,但怎麼想都覺得不靠譜。
陸遠心中一凜,段勇平果然厲害,隻簡單的幾句話,就直指要害。
失控!
惡性競爭勢必導致成本失控,這點已經顯露出來。
因為資本的搶灘登陸,演員片酬這幾年間一直在緩步上漲。
明星片酬上漲是市場供求關係作用下的正常結果,這句話沒錯。
但去年起,這種漲幅變得格外明顯,甚至開始失控,儼然變成惡性膨脹。
原因也好理解,現下市麵上的幾家視頻網公司哄搶影視劇版權,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
一部好點的劇賣給電視台加視頻網,製片方首輪的收入輕輕鬆鬆過億,無形中加快演員片酬飛漲的速度。
早幾年國內電視劇行業的頂級一線,如陳道名,陳保國、李幼賓等人,單集片酬不過2030萬。
可如今單集30萬稀鬆平常,已是二線的片酬範圍,一線大咖拍一部戲收入破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