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泛亞洲計劃
第595章泛亞洲計劃
11月13日,晚。
梁佳輝趁著夜色,來《合夥人》劇組探班。
“好。”
“過!”
夜裡溫度低,陸遠結束當天的最後一場戲。
他摘掉暈乎乎的眼鏡,從鄭芊手裡接過外套,披好,往監視器的方向走。
突然聽到前方傳來熟悉的笑聲,抬眸,仔細看了看,意外道:“咦,佳輝哥,你什麼時候過來的?”
旋即,他又笑著祝賀:“《寒戰》熱賣,恭喜恭喜。”
這幾年來,能在商業和口碑上勉強取得成功的香江警匪片,也就《竊聽風雲》和《槍王之王》等寥寥幾部。
儘管香江警匪電影從未淡出人們視線,卻越來越難以挑動觀眾的神經。
但12月8日港片《寒戰》的上映,是個例外。
內地首日票房逾1500萬元,五天過億,給黯淡的港片注入一記強心針。
媒體都在報道,港片將再次走向繁榮。
“哈哈。”
梁佳輝親切地與他擁抱,拍著他的背膀,笑道:“過來了好一會兒,見你忙著拍戲,就沒讓人喊。”
倆人聊了幾句,陸遠問:“吃過麼?”
“沒!”
“趕不趕時間?不趕的話,附近有家館子味道不錯。”
見梁佳輝沒有拒絕,陸遠向陳可辛發出邀請:“陳導,一起?”
港圈就那麼大,陳可辛和梁佳輝關係不錯,1993年就合作過電影《新難兄難弟》,陳可辛對梁佳輝格外欣賞。
陳可辛揉了揉肚子,和張超理知會一聲。
“誰開車。”
“我來。”陸遠晃了晃手裡的鑰匙。
三人就這麼開車出了東院,來到一家川菜館,點了幾個招牌菜。
“來,走一個。”
包廂內熱氣騰騰,三人碰杯。
陸遠微抿一口,朝梁佳輝說:“《寒戰》上映時我在韓國電影院看過,你和郭富城的一段吵架戲讓我印象深刻。”
2012年10月4日《寒戰》作為釜山國際電影節的開幕影片全球首映,11月8日在中國大陸和香江同步上映。
“是麼。”梁佳輝笑了笑。
“那是我進組的第一條戲,當天從《太極》劇組轉場,整個人都沒狀態,郭富城也恰好牙疼,萬幸導演要求高,一條戲我們拍了至少20遍,哈哈。”
陳可辛在一旁問道:“我聽人講,這部戲陸劍青最初找的是華仔?”
《寒戰》上映,新人導演陸劍青也名聲鵲起。
“對!”梁佳輝點點頭。
“華仔對新人導演特彆關照,陸劍青於是把劇本寄給他,想著隻要有他主演就不愁沒人投資。
可當時華仔正在幫許鞍華做《桃姐》項目分身乏術,打算做完《桃姐》投資《寒戰》,並且有意親自擔任監製和主演。
結果據說華仔忙著拍攝《桃姐》,忘記及時給陸劍青明確答複。
陸劍青誤以為華仔對《寒戰》沒有興趣,最後被安樂老板江誌強搶先,然後找到我和郭富城。”
“嘶,夠勁。”陳可辛齜牙咧嘴地喝了口酒。
“這次《寒戰》上映檔期選擇的好,沒什麼競爭對手,首日1500萬,照這個趨勢下去,估摸著最終票房能破兩億。
加上《逆戰》《毒戰》,今年三部警匪片破億,港媒都說港片形勢大好,但我比較悲觀,警匪片的黃金時代終究已經成為過去式。”
梁佳輝表示認可:“是的,警匪片如果不求變,很難再像以前那樣輕易擄獲觀眾。
這也是《寒戰》拋棄傳統警匪片的套路,轉而從辦公室政治方麵下手的原因之一。”
陳可辛接話:“其實在我看來,香江電影人出現斷層,加上作品類型單一,內地新生代嶄露頭角,港片邊緣化是必然,再怎麼掙紮也於事無補。”
梁佳輝沉默,瞥了眼陸遠,一語不發。
陸遠見氣氛有些詭異,也瞟了瞟陳可辛。
心中暗歎,陳可辛和一般的香江導演確實不太一樣。
嚴格來講,他隻能算是一個“準香江人”。
儘管出生在香江,但在8歲那年,便隨著自己的泰國華人父親陳銅民去了泰國,18歲去了美國,21歲才回到香江。
從童年到青年時期,他一直處於漂泊不定的狀態,估計對香江也沒什麼歸屬感。
香江市場不好,他就去好萊塢闖蕩,好萊塢賺不到錢,他就來內地尋找機會。
與其說他是導演,其實更像商人,這點陳可辛自己也承認。
他岔開話題:“陳導,之前聽你偶然提起零零年的泛亞洲計劃,能不能具體講講?”
“當然可以。”陳可辛放下筷子。
“1991年我與人在香江創辦ufo電影公司,接連拍出《雙城故事》《新難兄難弟》……以及《甜蜜蜜》。”
“但好景不長,97年前後,香江電影所倚賴的東南亞市場呈斷崖式萎縮,在彎彎市場的份額從此前的40,瞬間跌至不到1,我意識到香江電影已不再強勢,就去了荷裡活好萊塢)。”
“結果不出意料地以失敗告終。”
“當時內地市場不景氣,我就想怎麼重新抓住東南亞觀眾,於是在2000年,成立appausepictures,開始致力於泛亞洲電影。
這是個新鮮概念,當時韓國和泰國電影開始冒尖,我便去跟兩國當地的導演接觸,尋求一個亞洲電影的新組合。”
“中間磕磕碰碰,與韓國電影公司聯手投資《春逝》,與泰國合力拍攝《晚娘》,但反響平平,直到《見鬼》。”
陳可辛停頓片刻:“我從沒想過自己要拍鬼片,結果《見鬼》在香江賣座成功,甚至連彎彎也極之成功,破了港產片在彎彎多年來的賣座紀錄,收四千六百多萬新台幣,而在泰國收八千多萬泰幣,後來在歐美也反應理想,被荷裡活買下版權。”
“我這才發覺,原來要拍一部泛亞洲電影,恐怖片是其中一條出路。”
“後來怎麼不繼續呢?”陸遠追問。
“這不是香江電影人集體北上麼,相比東南亞市場,內地更有前景。”
陳可辛認真道:“不過我覺得泛亞洲一定是將來的大趨勢。”
“怎麼講?”梁佳輝也來了興趣。
陳可辛剛才也坦言,忙活幾年,泛亞洲計劃才成功一部電影,怎麼又變成大趨勢了。
“你們想啊。”陳可辛解釋道:“咱們拍電影,目前市場因為分賬問題鬨得不可開交,製片方被影院逼到根本沒有足夠的生存空間,你都不可以怪影院,因為影院會說,成本太貴了。
而且還有審核方麵的原因,回歸後香江的恐怖片也開始沒落,而泰國這兩年逐漸接棒我們以前的恐怖片市場,在恐怖片上越走越遠,但以上這些,流媒體都可以忽略,國內的恐怖題材完全可以去東南亞拍攝。”
“流媒體?”陸遠放下筷子,心生疑惑,這人幾個意思。
“對!”陳可辛眼中閃過興奮,道:“奈飛就是媒介,今年奈飛全球的付費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500萬,還將繼續在全球攻城略地。”
說了半天,原來是奈飛陸遠在心裡嘀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