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的末尾,唯一的孫子被自己無意悶死,張國笠孤身一人,杵著木棍,渾身冒著死寂的氣息,步履闌珊的走在泥濘的雪路上。
這一幕顯得尤其悲涼。
路旁,一個4歲左右的小女孩跪在家人的屍體前。
張國笠心神恍惚的走出去很遠,想了想還是折返,佝僂著身子,問:“妮兒,身子都涼了,彆哭了。”
小女孩頭發雜如草,臉上滿是泥垢,抽噎道:“家裡的人都死了,剩下的人俺都不認識。”
張國笠悲苦的歎口氣:“妮兒,你叫我一聲爺,咱們就算認識了。”
小女孩喊了一聲爺,跟著張國笠向遠方走去。
“.”
電影結束,偌大的體育館,格外壓抑,遲遲沒有聲音。
無一錯一首一發一內一容一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
似乎大家都沉浸在剛才的震撼與悲傷中。
不時聽見有人抽紙,擤鼻涕。
耳邊同樣傳來簌簌聲,陸遠看著將腦袋倒在自己肩上,雙眼通紅的劉施施,心裡感歎,《一九四二》,馮曉剛的誠意之作。
但實在太壓抑,有點紀錄片的意思,觀眾不一定樂意買單。
很矛盾的一件事,好片子,不代表觀眾喜歡,不一定有高票房。
儘管馮曉剛在媒體麵前多次解釋,稱這部電影不賣笑,但不可否認,絕大多數觀眾就是衝著喜劇來的,結果發現並非自己想要的,貨不對板,難免不滿。
他其實也挺理解馮曉剛。
很多人以為馮曉剛的影視圈發力是從《京城人在紐約》,或者從《編輯部的故事》開始。
其實不是,從《凱旋在子夜》,他就努力在一點點往上爬。
他那會的主要工作是場記、劇務,說不好聽的就是打雜的。
但他懂美術,能給美工打下手,慢慢的從美工這個職位入手,一步一步深入影視圈。
馮曉剛能從一個劇務場記走到如今的地位,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他不會放過機會,善於逢迎。
哪怕這機會看上去很刻薄,很艱難,但他一定會伸手抓住。
能上能下,能屈能伸,馮曉剛才能走到今天。
以至於葉大鷹等人諷刺他沒臉沒皮,給他取外號馮褲子。
但這並不意味著,馮曉剛是就是憑著沒皮沒臉混上來的。
觀眾很聰明,光不要臉,沒本事,走不到今天。
不要臉的導演多了去,還有誰混出來了?
馮曉剛有自己的優勢,對都市小人物奮鬥經曆和心態,把握極其精準。
再加上中國前三的都市平民作者王碩,中國最特色的農村城鎮化作者劉震芸,以及在商業和藝術上平衡度把握的非常好的作者劉痕。
如果他順著這個路子往下走,完全可以靠馮氏喜劇,一招鮮吃遍天。
但人在成名之後,大多會追求更高的成就。
馮曉剛對葉大鷹等人的不屑心裡憋著股氣,他有點野心,有點不甘,有點羨慕,想試試不同的路子,看看能否成為藝術家。
於是他拍了《夜宴》,證明自己也能拍古裝大片,雖然狗屁不是。
又拍了《一聲歎息》,還有《唐山大地震》《集結號》,和今天的《一九四二》。
“啪啪啪!”
與此同時,館內的觀眾終於從影片中回過神,鼓掌,議論聲漸起。
“這片子看不到一絲藍天一片綠葉,太壓抑。”
“毫無疑問是一部好片子,馮曉剛用心了。”
“張國笠完全不像本人,演的真好。”
“我怎麼覺得這部片子,不適合在賀歲檔上映呢?歡喜的日子裡看悲劇.”
“.”
電影結束,主創上台,分享拍攝的艱辛和點點滴滴。
為了能演出河喃災民當時饑餓的感覺,主演們在拍戲時也都處於挨餓的狀態。
張國笠說這次拍完戲,明白人的尊嚴是從肚皮開始。
一旁的徐帆也讚同,認為有時候演戲光靠感覺是演不出來的,這種沒有吃的的神情恍惚帶到角色裡來,特真實。
概括起來就一個字,苦!
記者則老調重彈,向馮曉剛提問票房預期。
這次馮曉剛一反常態,沒有講出具體數字,反而回道:“我相信沒有一個導演拍完一個電影之後,是不對票房有一個期待的,我這次為什麼沒有說,因為我是怕低估了這部電影的票房。”
記者又問:“《一九四二》是一部好片子,但這不是您以往的喜劇片,剛才觀影期間,許多觀眾反映太壓抑了。”
馮曉剛抿了抿嘴唇:“這是正常現象,觀眾需要不同的電影,有快樂的,有得到宣泄的,我不能左右觀眾,希望觀眾看完之後有收獲,覺得沒有浪費電影票錢,我覺得就是最重要的。”
“一個是票房,一個是口碑,你怎麼平衡這兩者之間的矛盾。”
“票房和口碑對我來講沒區彆,我拍的任何一部電影,都是我覺得有意思才拍,我從不覺得誰是我的救世主,觀眾不是我的上帝,我也不是觀眾的上帝,我們隻是朋友關係。”
陸遠在台下注視著,馮曉剛還是那個馮曉剛。
發布會即將結束,除馮曉剛外,其他主創都下台,緊接著,王忠磊登場。
王忠磊握著話筒,冠冕堂皇地說道:“《一九四二》是部好電影,是曉剛的沉澱之作,國笠等人為這部戲付出太多,如果因為分賬的原因使它無法如期與觀眾見麵,無論是對演員還是觀眾來講,都是遺憾,華誼為了觀眾,願意放棄一定利益。”
“轟!”
現場頓時嘩然!
華誼要搞事情,王忠磊說的如此大義凜然,莫非.
果然,話音剛落,五個人從另一側走出。
陸遠望去,那五人分彆是萬達、中影南方、浙江橫店、廣東金逸、大地五大院線的代表。
葉寧,趙軍.
“哢嚓哢嚓!”
快門聲不絕於耳,在場人士都意識到華誼要背刺了,大難臨頭各自飛,誰還管隊友的死活。
台上,王忠磊、馮曉剛與五人擁抱,似乎在表示和解。
葉寧朝陸遠挑眉,戳在舞台中央,宣布勝利。
“如王總所言,《一九四二》是一部好片子,我們也希望它能獲得應有的票房,所以院線決定就分賬比例進行調整,與華誼達成階梯式遞增分賬協議。
即《一九四二》上映後,票房在3億內,分賬比例維持43:57。超過3億的部分,45:55。超過8億部分,47:53。”
台下業內人士恍然,這種階梯式遞增分賬,意味著《一九四二》試圖用口碑贏得後續市場。
劉施施眨巴著眼睛:“所以華誼真的決定當叛徒了?”
“嗯。”陸遠點了點頭,華誼與院線達成和解,意味著複仇者聯盟全線潰敗。
星美怎麼辦,其他三家怎麼辦,說好的同一陣線,共進退
他皺眉道:“不知道韓三坪和覃鴻得知後會作何感想。”
許是王忠磊自己也清楚華誼做的不地道,等五大院線方公布分賬比例調整,便匆匆宣布今天的首映發布會結束。
陸遠和劉施施起身離開,準備去參加晚宴,被記者圍著。
“陸遠,你覺得《一九四二》如何。”
“一部好電影。”
“那你認為《一九四二》的票房有沒有機會達到八億。”
“這取決於觀眾,一部電影的票房由多個因素決定,每位觀眾的口味不同,喜歡的類型也不一致,加上檔期等等況且很多時候,不能簡簡單單用票房來衡量一部戲的好壞。”
陸遠說完,拉著劉施施朝葉寧等人走去。
發布會還沒結束,記者就將相關消息報道出爐,外麵也因此炸開了鍋。
覃鴻很快便從微博上知道了這一信息。
他顯然十分驚愕,隨後在微博上寫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人生必將總是在學習中。這件事,讓我更加深刻地學習並見識了各位。”
有熱心網友覺得他的話沒講完,幫著補充更加深刻地學習並見識了各位的無恥!
覃鴻還是挺注意自身形象,強忍著沒有直接開罵!
華誼太不是東西。
飯局上,葉寧掛斷電話,晃了晃手機,道:“各位,覃鴻服軟了。”
他得意一笑:“《王的盛宴》願意與我們達成讓步式遞減分帳比例:首周43,次周:41,再次周:39,直至下片。”
華誼做了叛徒,聯盟瓦解,星美隻能求饒。
《一九四二》期望用口碑贏得後續市場,《王的盛宴》則以分賬點讓利,達到多排場次、擴大市場空間占有率的目的。
這種截然不同的分賬方式,宣告星美與華誼從盟友瞬間變為對手。
陸遠吃著菜,浮想翩翩。
今晚過後,《一九四二》必定和《王的盛宴》打出狗腦子!
(本章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