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5章首映
第665章首映
7月10日,中午12點半,清華大學,西門外。
廣播裡循環著安全提示,數十名保安、民警、誌願者等工作人員在遊客參觀通道處值守,維護著校門口的秩序。
等候入校的隊伍已排到十餘米開外,多是大人帶著孩子,還有些年輕姑娘,握著遮陽傘,都自覺站在警戒線內。
7月,暑假,但清華大學允許遊客參觀,感受中國最高學府的底蘊和氛圍。
開放時間為,每天上午8:00至11:00,下午13:00至16:00。
人群中一位長相神似狄龍的帥大叔,望著麵前鬥誌高昂的兒子,出言叮囑。
“這個暑假結束就該上高三了,放輕鬆點,彆給自己太大壓力,你媽已經提前幫你打點好了,雖然咱們後台很硬,但是該學的還是要踏踏實實學,該考的還是要認認真真考,流程得過一遍。”
“爸,您放心,我會調整好心態。”
兒子望著清華的大門,心潮澎湃,幻想著明年來此報到,成為國之棟梁。
似是想起什麼,他忽而有些疑惑,老媽每天隻會和閨蜜約著逛街購物,花瓶一個,什麼時候有辣麼大能量。
“不對啊,我媽賄賂的誰,爸,我該不會是你們撿來的吧,難道我還有個權勢滔天的生父?請務必告訴我。”
“嘿!”帥大叔見他沒個正形,揚起巴掌,便要抽他。
兒子躲開,求饒:“錯啦,爸,媽是不是被騙了,犯法的事咱可不能乾。”
“放心,你媽她呀。”
老父親拍著他的肩膀,表情猛地一變,咬牙切齒:“她打點就打點吧,關鍵用我的私房幫你打點,老實交代,是不是你個臭小子告的密!”
“我沒有,不是我,你冤枉人!”
好大兒忙否認,同時熟練地岔開話題:“所以我媽到底打點的誰?”
“觀音菩薩!”帥大叔斜了他一眼:“你就說硬不硬吧。”
好大兒:“.”
恰在此時,門口傳來喧嘩聲,數輛黑色商務車駛入校園。
帥大叔扭頭望去,神色疑惑:“這誰啊,後麵咋還跟著攝影車。”
右側有個短發年輕女孩,悄咪咪關注著帥大叔人高馬大的兒子,見狀,忙表現自己。
“叔叔,這應該是《中國合夥人》劇組的人,今天來學校舉行首映禮,聽說俞敏虹、徐曉平、馮論、張朝揚等商界大佬,都會過來參加。”
“《中國合夥人》?”
帥大叔一愣,旋即想起最近刷到的娛樂報道,追問:“是不是陸遠主演的那部創業電影?”
“對的。”
下午五點左右,場地布置完畢,陸遠等人才趕到清華大學。
清華校區麵積遠超對門的北大,學生們早晨得趕校車去教室,如果趕不上校內的校車,騎自行車得花15分鐘左右。
與其說是一所學校,不如說是一個小城鎮。
距離首映禮舉辦尚有一段時間,陸遠三人不願在休息室待著,便約著在校園裡溜達。
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是在幾處清代皇家園林的遺址上發展而成的。
校園充滿著曆史厚重感的古建築,典雅素樸的工字廳、鐘靈毓秀的近春亭、宏偉莊重的二校門.
草木蔥鬱,蟬歌婉轉,河岸楊柳隨風起舞,近春園裡荷花含苞欲放,不時有暑期留校學生騎著自行車,搖著鈴鐺,從幾人身旁匆匆駛過。
佟大圍望著校園主乾道上還沒摘下的畢業宣傳標語:“今年的高考成績已經出來了吧。”
“早就可以查分了,一般都是六月下旬出成績。”
黃小明回答,又接著問:“話說你倆當年的高考,考得咋樣?”
佟大圍擺擺手:“我不行,學渣一枚,總分還沒有我爸血壓高呢。”
“師弟你呢?”黃小明問陸遠。
這貨握著手機拍照,頭也不回:“我啊,那會兒在北大和清華間猶豫,北大還行,清華也不錯,後來覺得人不可太自私,不能什麼好處都自己占了,要為其他人留下機會,所以我退而求其次,報考北電。”
“哇哦,您可真偉大。”黃小明表情做作,看向佟大圍:“瞧瞧,這人比咱倆出道晚,卻比咱們火,是有原因的。”
“確實!”佟大圍笑著讚同。
陸遠就要為自己辯解,身後傳來鼓掌聲。
他回首,卻是新東方三架馬車,俞敏虹、徐曉平和王牆,正緩緩走來。
俞敏虹拍著手,道:“陸老師,英雄所見略同,我當年也這麼想,可惜長相不過關,勉為其難的選擇了北大,不然我也混娛樂圈了。”
黃小明和佟大圍交換了個眼神,得嘞,又是個不要臉的,呸,一丘之貉!
為了拍攝《中國合夥人》,他們仨可是對俞敏虹、徐曉平、王牆的成長軌跡,了如指掌。
徐曉平和王牆暫且不提,俞敏虹高考過三次。
第一次英語隻考了33分,最終落選。
第二次高考在1979年,他的英語成績提高到55分,但仍未達到錄取線,最終因差5分而落榜。
第三次高考在1980年,經過努力和老師的指導,俞敏虹的英語成績達到95分,成功考上北大。
還勉為其難,哪有他說的那麼風輕雲淡,黃小明在心中腹誹。
“俞總,久仰。”陸遠同他握手。
俞敏虹笑聲爽朗:“陸老師,我在網上看了點花絮,我不懂表演,但能感覺到你演的很好,隻是成東青這個角色怎麼有點窩囊呢?”
徐曉平補刀:“老俞,在大學時你不光窩囊,還挺猥瑣。”
“哈哈哈!”俞敏虹大笑。
陸遠目光轉向徐曉平,據他所知,因為新東方的意見不合,俞敏虹和徐曉平的關係並不太好。
這次能將兩人都邀請來參加首映禮,陳可辛估計費了不少心思。
在和對方握手時,陸遠開起玩笑:“徐總,不生陳導亂改劇本的氣了?”
“怎麼會,身為專業人士,他對劇本的把握能力肯定比我強。”徐曉平表示理解,笑吟吟的模樣,讓人看不出真實想法。
陸遠與他扯閒篇:“最近在忙什麼呢?”
“上個月不是畢業季麼,去各大高校開座談會,指導畢業生就業,我發現中國很多畢業生完全沒有職業規劃。”
“哦?”
“他們動不動就說要考編、進國企,可這想法也太單純,還有人要進外企和大型私企,但對新人來說,在大公司很容易遇到瓶頸。”
“那您是怎麼建議的。”
“我讓他們不如去小公司創業,而且得是國企不願意涉足的小公司,如金融、通訊、教育、培訓、醫療、養老、電商、娛樂.”
商業人士就是這樣,好為人師,賊能說,說起來沒完沒了。
陸遠聽的腦闊疼,也懶得去反駁他的某些不接地氣,不符合時代浪潮的觀點。
俞敏虹見此,幫著解圍:“老徐,座談會開上癮了是不是,是時代成就了我們,如果換做這個年代,你覺得自己還有沒有機會站到如今的高度。”
“投資也是這樣.”徐曉平頓了頓。
經俞敏虹這麼一提醒,意識到演員隻是眼前這個年輕人身上的一個標簽。
對方明麵上的身家便不比他差。
至於隱藏的其他。
陸遠在商業上的布局,普通人可能會被那故弄玄虛的股權信息所誤導,但他們圈內的人基本清楚部分內情。
隻是人家自己不想公布,他們也默契的不去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