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話語權
第505章話語權
自從看曆史類書籍多了以後,劉茜茜還是挺喜歡類似話題的。
因此網上專門有人講,她順便就去瞥了兩眼。
隨後就發現不對。
這位粗脖子音樂人,講到她不懂的地方,聽著好像還挺有道理的。
可但凡涉及曆史話題,就感覺不太對味。
很怪,還要再看看。
陳麟風無語道,“你還真要追著看啊,這人的曆史水平,還不如一個成績好點的高中生呢。”
“怎麼可能,我聽說他是水木大學輟學出來的呢。”
劉茜茜多少還是有點學曆崇拜傾向的。
尤其陳麟風這個當年的高考狀元,在她麵前幾乎是無所不知。
無形間,就拉高了她對高學曆人才的認知。
“這就又扯到術業有專攻上了,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會在理工的內容上多說話。”
劉茜茜皺了皺鼻子,不吭聲了。
她開始多少懷疑起整檔節目的質量,不過矮大緊確實很能說,觀感還是可以的。
無聊的時候,劉茜茜倒是還會看兩眼。
直到節目裡聊到明朝的曆史。
矮大緊聲稱“明朝是華國曆史上的三無時代,即無明君、無名將、無名士。”
劉茜茜徹底繃不住了。
能不能再離譜一點?
她忍不住就要跟陳麟風吐槽,但見他正在和人打電話,於是隻能暫且忍下。
不過心裡是越想越覺得氣,這麼個節目,自己竟然還巴巴的看了這麼久。
甚至一度當成是知識科普節目,還吸收了一些知識。
現在想來,估計一大半都是糟粕吧。
劉茜茜瞬間感覺自己腦子都不乾淨了。
陳麟風這邊,正在和金雞獎組委會方麵的康兼民打電話。
這位之前擔任組委會的主任,現在他雖然還是這個位置,但職責變了好多。
如果以前還能說有點實權的話,現在則完全變成了負責執行的角色。
就這,還是投的早,被赦免之後的結果。
否則按著葉雲笙這位二代的說法,直接剔除掉更方便。
還是陳麟風提議,彆搞得太大。
畢竟事情因他而起,太興師動眾,最後出了問題,都是他的過錯。
如今已經是2012年的5月份,距離去年金雞獎鬨出事,已經有六七個月時間了。
距離上頭下發文件政策,以及允許文協、電影局等方麵,對金雞獎進行調整,也有三四個月時間。
這段日子以來,彆的事沒怎麼乾,先是把組織架構給捋了一遍。
以前金雞獎頭上的婆婆眾多,主要是影協和文協在負責。
現在則統一歸屬一個叫獎項統籌規劃委員會的機構管理。
這個機構是新建的,由文協、影協、電影局、文化口等幾個協會或部門出人組建。
之後在名義上,不再受原先的婆婆們管理。
下轄有評審團、商務辦、評選委員會、媒體聯絡處、財務處等部門。
其實最關鍵的就是前兩個。
一個負責評獎,一個負責獎項的商業運營。
這個暫且不提,最上層的獎委會中,大家是各個統管部門各派一人來的。
算是照顧到各方的利益和麵子。
文化口方麵,將之前摻和過影史百年經典的葉雲笙給派了過來。
影協、文協、電影局方麵,來的也基本上都是神仙。
畢竟明眼人都知道,經過改革之後,不說彆的,一番新氣象總是要有的。
比照此前的“影史百年經典”就知道了,有公正性,就有權威性。
隨後就是認可度、知名度的提升。
自然,名氣和權力也會紛至遝來。
除了各個委員,陳麟風、張一謀,這兩個四大導演中的內地派,作為委員會顧問。
最後,文化口的某位大佬,文協的鐵總,作為主副領導,名義上牽頭。
整個組織架構就這麼確定了。
這裡邊,陳麟風主要負責出主意,說話相對最好使。
這和獎委會裡的成員構成,以及他過往經曆有關。
陳麟風本就是此前“百年經典”活動的主要推手。
可以說,金雞獎改革、以及委員會的成立,和他有直接關係。
他的經驗比在場眾人都豐富。
此外就是人員方麵的原因了。
文協的新老大鐵總是自己人,一直都很支持他。
作為牽頭領導,名義上領導小組,實際上不管事。
但要真當她說話不管用,一點影響力沒有,那就是開玩笑了。
加之文化口方麵,派葉雲笙來負責此事的,是李司長。
對,就是那個看好他的李司長。
葉雲笙和陳麟風本質上,變成一夥的了。
再加上葉雲笙本身出身很高,這種家庭出來的人,沒有下放到地方去打拚。
基本就可以確定,是那種很懂得,如何不乾事蹭經驗的選手。
非常配合工作。
因此,很奇妙的,這兩個最有話語權的部門,都屬意他來辦事。
此外,陳麟風雖然沒什麼公職在身,但影響力是真不低。
本身的名氣就不說了,人家還是成功的企業家。
因此影協和電影局方麵的人,都高看兩眼。
另一個顧問張一謀,純粹是由於資曆和名望高,來湊人數的。
他無腦支持小老弟的提案。
因而,最後反而變成了陳麟風說話最好使。
這就是職權和話語權的差彆了。
不過好在陳麟風是個能籠絡人,而又不得罪人的性子。
所以事情推進的還算順利。
平時陳麟風和評選委員會方麵,溝通比較多。
康兼民身為評委會主任,主要負責評委的召集與後勤事務。
現在則會多乾一些聯絡、執行方麵的活。
還彆說,人家乾的真不賴。
比以前用心多了。
今天康兼民跟陳麟風說的,是獎委會前兩天開會,提到的一個議案。
那就是“金雞獎”要不要改名的問題。
當初金雞獎這個名字,是因為第一屆開辦時,正好是雞年,於是就叫了這個名字。
如今金雞獎的名聲多少有點被敗壞了,於是有人便提議,不行乾脆換一個名字。
正好如今時值龍年,換成金龍獎,聽著都好聽不少。
其實這事吧,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過是個名字的問題。
但陳麟風挺猶豫的。
過去金雞獎那麼多年,不能說一點遺產沒留。
至少大家聽習慣了。
這本身就是一項好處,代表著曆史悠久。
獎項總是越老越吃香的。
陳麟風想了想,問道,“康主任,其他幾位委員是怎麼考慮的?”
“大家也都在糾結呢,兩個方案都有支持者,而且雙方人數還差不多,所以專門讓來問問你的意見。”
得,看來彆人跟他一樣,也都在糾結呢。
陳麟風的各種想法在腦子裡轉了半天,最後莫名的想到“如無必要,勿增實體”這句名言。
於是道,“那就還是不要改了,金雞獎畢竟曆史悠久,近些年名聲受到了些影響,但不影響大家都覺得金雞獎是國內的最高獎項。
換一個名字,說不定會被認為是一個全新的獎項,也就失去了那份底蘊。”
康兼民聽了這說法,不由讚道,“還是陳顧問考慮周到,我會把你的意見,彙報給各位委員和領導的。”
陳麟風想了想,又補充了一句,“我是覺得改不改名字,都有說法,具體還是看他們怎麼斟酌。”
大家有意見可以發表一下,根據大家的想法來)
康兼民“嗯”了一聲,繼續說起下一件事。
這個就比較實在了,是關於此後金雞獎舉辦地的問題。
當初金雞獎搞了個很時髦的法子,在各個城市輪流舉辦。
這個方法在如今看來,是不太合適的。
沒有固定的合作方,費用、組織方麵,都有很大妨礙。
實力強的城市,可能隨隨便便就通過當地的商業讚助和廣告費,把頒獎禮的費用給補齊了。
實力弱的城市,則缺乏這些條件。
而過往,金雞獎由於權威不夠,少有固定讚助商。
因而辦到後麵,幾乎成了賠錢買賣。
很多城市都不願意申辦了。
想到這裡,這個問題也比較明晰了。
陳麟風道,“要我說,不如就定在燕京或者申海,具體哪個,讓委員們舉手表決吧。”
康兼民點點頭,“好,這個沒問題。”
此外還有細碎的內容,比如商務處的事、又或者評審團的一些流程細節等。
說道商務處,他們負責的是金雞獎的商業運營。
拉讚助、廣告合作、頒獎禮賣票、直播與視頻版權運營等,這些都是商務處需要考慮的問題。
如今金雞獎改革,前兩年可能會延續過往的情況,沒有什麼大品牌來冠名讚助。
因此,陳麟風直接給解決了。
就如當初“麒麟杯”的讚助一樣,他直接花錢,成了金雞獎這兩年的最大讚助商。
因這也是如今他的話語權很重的原因之一。
畢竟是金主爸爸。
聊了許久之後,終於把該談的事給談完了。
最後,康兼民提醒道,“下次集中開會的時間點是6月份,到時候兩位大領導也會參加,你看……”
“明白,我也會抽空參加的。”
領導在的時候,就是定下一些事的時候。
有關如何評獎,以及具體流程的確定,應該就會在那時候有個說法。
這是新的金雞獎能不能成的關鍵核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