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派人去請太醫,來的自然是還是王太醫這個倒黴的小老頭兒,看著趴在床上哎呦哎呦,後背被抽的一道道紅印子的胤祚,老頭兒心裡就一個想法,蒼天啊,大地啊,這是哪位英雄好漢這麼有勇氣啊……
胤祚身上的傷雖然看上去很是嚴重,但那確是正了八經的皮肉傷,以王太醫那精湛的醫術要不是康熙特意點名,讓他過來給胤祚處理這點傷口那簡直可以說是大材小用,老頭兒給胤祚看病這麼多年,彆的不說這位爺喝藥難得問題他心裡那還是門清的。
“萬歲爺,王爺身上這傷雖然看著嚇人其實卻並不十分嚴重,正所謂這是藥三分毒,即便是補藥喝多了也對身體並無益處,老臣先給王爺拿些藥膏塗抹上,如果不發熱的話,這藥也不用喝了。”
胤祚本還以為自己今天這一遭指定又逃不過要被灌苦藥湯子的命運呢,沒想這幸福竟然來的這麼猝不及防,不喝藥好啊,不喝藥妙啊,不喝藥簡直呱呱叫啊。
胤祚莫名其妙的逃過一劫,此時這心裡正十萬隻青蛙在那呱呱叫的興奮呢?就聽旁邊他那坑貨弟弟開口了。
“王太醫,我看不行你還是給六哥開兩副藥喝吧,你瞅瞅他現在這疼得頭上都是汗的樣子,看著那可不像是沒事的樣子。”
胤祚心裡現在真的就隻有一個想法,這糟心的弟弟那是真的沒法要了,什麼叫不行還是給他開兩副藥喝喝,咋著,合著被灌苦藥湯子的人不是你唄。
“十四你快閉嘴吧,聽沒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專業的事情還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你是太醫還是人家是太醫,既然王太醫都說了我這身上的傷並無大礙不需要喝藥,那他這診斷結果指定是沒錯的,阿瑪,您快找倆人來把十四這家夥給我搭出去,我現在看見他渾身哪哪都疼……”
太醫說了不用喝藥,胤祚這個當事人也表示自己不想喝藥,康熙這個最後決策人自然是也不想強求自己那寶貝疙瘩,在王太醫配合著德喜給胤祚處理完身上的傷口之後,便叫人過來將胤祚連人帶榻一塊抬到了清溪書屋。
你彆說胤祚這身嬌肉貴的身體這回還挺爭氣,一直到第二天上午王太醫過來給他換藥,都沒有任何要發熱的跡象,王太醫的醫術毋庸置疑,他配的藥膏效果自然也不錯,在塗了兩天的藥膏之後,胤祚身上那傷口也就好的差不多了。
康熙這人向來果斷,既然已經拿定主意要啃下倭國這塊骨頭,為了不夜長夢多,自然是趁熱打鐵,當然,哲也那邊箭在弦上,也不會一直允許他拖拖拉拉下去也就是了。
中國人大抵都是這樣,做任何的事情都要求師出有名,康熙既然已經決心了要出兵助哲也奪權,那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胤祚半靠在榻上,就那麼看著他爹,他哥,他弟在那集思廣益了一天也沒商討出來個可行的結果,心裡那叫一個著急,不是,這事情它有這麼難嗎?
“阿瑪,我看不如這樣,您現在就寫封信讓人快馬加鞭送去cx給他們的王,請他配合我們演出戲,就說倭國入侵他們,他派人來請我們這個宗主國助他們平亂。”
其實要出兵倭國,不一定要用這個辦法,但不是有那麼句話嗎?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的還回來,既然當初的甲午海戰是清日戰爭的開端,那現在他當然也要以這樣的開端把一切都給他們還回去。
“可是六哥,你怎麼能確定他們收到信之後一定會配合我們,這要是他們將這信交給了倭國……”
胤禩這人向來心細如麻,他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胤祚含笑看了眼已經準備開口反駁胤禩的胤?,抬手示意他坐下,然後目光看向胤禩坐的方向道。
“小八果然心思縝密,你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你問我如何確定他們接到我們的信之後會不會配合我們演出,這事其實很簡單啊,趨利避害是人之本能,國家也是一樣,他們如果肯配合最好,如果不肯……”
胤祚這話雖然沒有說完,但是在座的諸位卻都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是,他們為了能啃下倭國這塊硬骨頭準備了這許多年,現在箭在弦上,如果有人敢不識相,那收拾一個和收拾兩個其實沒啥區彆。
康熙,胤褆他們之前商討了一點也沒爭論出個結果,如今胤祚這提議倒也算是打破了這僵局,幾人坐在一起又討論了一會兒,最終結果就是,這個辦法雖然看起來有些冒險,但是也不是不能試上一試……
既然已經商討出了具體可行的辦法,那接下來自然是就是要去按照執行,康熙當即讓人拿來筆墨休書一封,用上印之後叫來暗衛讓人將信秘密的送了出去。
之後沒幾天,胤褆,胤?,十三,十四就被康熙以各種各樣的借口派來出去,至於人真正去了哪裡,其實都不用問,無非是各地水師的駐地。
從確定要出兵倭國那天開始康熙就開始忙活了起來,每天除了吃飯,睡覺之外,其餘時間就是各種開不完的會議。
當然對於康熙決定出兵倭國的這一決定朝中不是沒有反對的聲音,但還是那句話,康熙執掌乾坤多年,他的決定又怎會允許他人輕易置喙,人家的處理方式也很硬核,要麼你閉嘴,要麼你一家子和你一塊閉嘴。
在康熙力排眾議的高壓之下,出兵倭國的事宜推行的還算順利,到了康熙五十年開春的時候,一切已經是萬事俱備,隻欠李氏王朝那邊的那股子東風了。
胤祚之前說的一點沒錯,趨利避害這話不但在人身上適用,到了國家身上也同樣好使,李氏王朝那邊果然都是俊傑之才,瞧瞧,這不東風不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吹過來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這話那真不是隨便說說的,戰爭那從來就是個燒錢的買賣,好在現如今的大清國庫比之曆史上同時期的國庫充盈的多,支撐這樣大規模的戰爭倒也還不算是特彆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