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曆史長河中,武則天宛如一顆璀璨而獨特的星辰,閃耀著令人矚目的地光芒。她以女性之身,衝破重重封建枷鎖,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中崛起,登上權力的至高之位,成為中國曆史上獨一無二的女皇帝。她的一生,跌宕起伏,充滿了傳奇色彩,其政治智慧、果敢氣魄以及對曆史進程的深刻影響,至今仍為世人所津津樂道。
一、出身與早期經曆
武則天出生於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人。她的家族背景在當時頗具影響力。武家祖籍並州文水,其父武士彠,早年是木材商人,後追隨李淵起兵,因軍功而躋身仕途,官拜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成為關隴集團的重要人物之一。
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出身名門,是隋朝皇室後裔。在濃厚的家族文化氛圍熏陶下,武則天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飽覽詩書,聰慧過人,展現出超越常人的誌向和抱負。
十四歲時貞觀十一年,637年),因“美容止”被唐太宗李世民選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太宗為之賜號“武媚”。初入宮廷的武則天,並未得到太宗過多的寵幸,但她並未因此而消沉,而是勤奮學習宮廷禮儀、文化知識,不斷提升自己。她深諳宮廷生存之道,小心翼翼地周旋於複雜的宮廷環境中。
在宮期間,武則天曾因馴馬一事展現出她的果敢和智謀。太宗有一匹烈馬,名曰“獅子驄”,肥壯任性,無人能馴。武則天主動請纓,提出用鐵鞭、鐵錘、匕首來製服烈馬。先用鐵鞭抽打,不服則用鐵錘敲擊馬頭,若仍然桀驁不馴,就用匕首割破它的喉嚨。這一番言論讓太宗對她刮目相看,也讓武則天在宮廷中初露鋒芒。
二、宮廷風雲與逐步崛起
唐太宗晚年體弱多病,太子李治被召回身邊侍奉。李治當時年僅十六歲,性格溫厚寬仁,他對武則天悉心照料,兩人由此產生感情。太宗駕崩後,武則天依照慣例被送入感業寺為尼。
然而,武則天並未甘心就此青燈古佛相伴一生。鹹亨二年671年),因王皇後為打擊蕭淑妃,建議召回武則天,李治便將她接入宮中。再次入宮的武則天,憑借著聰明才智和李治的寵愛,在後宮鬥爭中逐漸嶄露頭角。
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被冊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後和淑妃。此後,她利用各種機會打壓王皇後和蕭淑妃。永徽六年655年),武則天生下第三子李顯,這成為她爭奪後位道路上的重要轉折點。同年十月,武則天誣陷王皇後和蕭淑妃謀逆,最終二人被廢,武則天被冊立為皇後。
武則天成為皇後之後,開始積極參與朝政。唐高宗李治因身體原因,政務繁忙,便逐漸將部分朝政交予武則天處理。武則天憑借著卓越的政治才能,迅速在朝廷中建立起自己的勢力,與朝中大臣形成了緊密的權力網絡。她雷厲風行,大力打擊反對勢力,鞏固自己的地位,展現出非凡的政治手腕和領導能力。
三、初露鋒芒與權力掌控
武則天成為皇後之後,開始展現出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強烈的權力欲望。李治體弱多病,“風疾”發作,難以正常處理朝政,於是他讓武則天協助處理朝政,武則天得以垂簾聽政。
在垂簾聽政期間,武則天積極參與朝廷大事的決策,提出諸多改革舉措。她重視人才選拔,創立了殿試和武舉製度,親自考試選拔人才,為國家選拔出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員,如郭元振、崔湜、劉知幾等,極大地擴大了人才來源,提高了官員的整體素質,為唐朝的政治穩定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則天還注重加強對地方官員的考核和監督,推行“試官”製度,通過實際任務考核選拔官員的才能和品德。這一係列措施,使得朝廷政治更加清明,行政效率得到提高,唐朝的國力進一步得到鞏固和發展。
然而,武則天的崛起也引發了李唐皇室和舊貴族勢力的強烈反對。他們不甘心權力被武氏家族掌控,密謀反對武則天。弘道元年683年),高宗李治去世,太子李顯繼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繼續以太後身份把持朝政。但李顯試圖奪回權力,將朝政大權交由其嶽父韋玄貞,這一舉動引發了武則天的強烈不滿。嗣聖元年684年),武則天廢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但朝廷實權依然牢牢掌控在武則天手中。
四、稱帝之路
武則天在掌握朝政大權後,進一步鏟除異己,打壓李唐皇室和反對勢力,為自己的稱帝之路掃除障礙。她通過重用親信,如武承嗣、武三思等武氏家族成員,以及許敬宗、李義府等支持她的官員,建立起了一個龐大而穩固的政治集團。
在輿論準備方麵,武則天大力宣揚自己稱帝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她重用一些方士和術士,為自己製造祥瑞和圖讖,如“女主武王”的預言等,以此證明自己稱帝是上天的旨意。同時,她還大力提倡佛教,利用佛教教義為自己的統治提供理論支持,宣稱自己是彌勒佛的化身,應當主宰天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旦成為皇帝後,成為了武則天稱帝路上最後一個障礙。載初元年689年),武則天廢唐睿宗,稱“神都”,改國號為周,定都洛陽,稱帝,改元天授。至此,武則天終於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抱負,成為中國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則天稱帝後,麵臨著來自各方的巨大挑戰和壓力。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她采取了堅決強硬的措施。一方麵,她繼續打擊李唐皇室和反對勢力,將李唐宗室的成員或殺或流放,徹底瓦解了他們的反抗力量。另一方麵,她任用賢能,選拔人才,任用了一些有才能的官員,如狄仁傑、張柬之等,加強了自己的統治基礎。
在武則天統治下的武周時期,國家政治穩定,經濟繼續發展,文化也呈現出一片繁榮景象。她在邊疆政策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擊敗了突厥、契丹等周邊少數民族的侵擾,維護了唐朝的疆域完整和國家安全。
五、武周王朝的統治
政治製度建設
武則天稱帝後,在政治製度上進行了一係列創新和改革。她繼承和發展了唐朝的政治製度,同時又加入了自己的特色。在中央政府機構方麵,她設立了北門學士,選拔一些文學之士參與朝廷機密,為自己出謀劃策,實際上分割了中書省和門下省的權力,進一步加強了皇權統治。
武則天還重視法律的製定和完善。她在唐高宗時期修定的《永徽律》基礎上,又主持編纂了《唐律疏議》,對唐律進行了全麵係統地解釋和注疏,使得法律條文更加明確、具體,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和指導性。這一法律文獻對後世法律製度的製定和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經濟發展與社會治理
在經濟方麵,武則天推行了一係列有利於農業發展的政策。她重視水利工程建設,大力開墾荒地,鼓勵農桑,減輕農民的賦稅和徭役負擔,使得農業生產得到恢複和發展,糧食產量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有所改善。
此外,武則天還注重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她開放市場和對外貿易,促進了商品的流通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同時,她還加強了對地方官員的考核和管理,要求地方官員關注民生,發展生產,打擊貪汙腐敗現象,維護社會秩序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