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慈寧宮內,太後的臉色卻依舊陰沉得可怕。她那雙深邃的眼眸中,仿佛藏著無儘的秘密和算計。她冷哼一聲,那聲音在空曠的宮殿裡回蕩著,帶著幾分寒意,幾分嘲諷。
她緩緩轉向皇帝,那眼神中既有不滿,又有責備:“皇帝啊,你倒是給哀家說說看,這事兒究竟該如何處置才好呢?你可彆忘了,滿洲八旗的貴族們可都在看著呢!她們的子孫,可都是皇家額駙的首選啊!你若是不能妥善處理此事,讓這些貴族們寒了心,日後這聯姻又該如何進行下去呢?”
皇帝聞太後之言,心頭不由自主地一緊,眉宇間掠過一抹凝重。他自然知曉太後所指何事,那樁風波正如暗流湧動,在紫禁城的深處翻湧不息。孝賢皇後的生母,那位端莊溫婉的老夫人,與履親王的嫡福晉,皆是年近六旬、曆經風霜的尊貴長者,此刻卻不顧年邁體弱,依然固執地跪在宮外冰冷堅硬的石板地上。寒風如刀,切割著她們單薄的身軀,隻為替那無辜受累的外孫女與孫女,討回一個應得的公道。
皇帝望著窗外那蕭瑟的景象,心中一陣五味雜陳。他深知,這不僅僅是家事,更是關乎朝廷穩定的頭等大事。聯姻,曆來是穩固朝廷統治、維係各方勢力的精妙手段,一旦處置不當,寒了滿洲八旗貴族的心,後果將不堪設想。然而,永基那小子竟敢犯下如此滔天大錯,若輕易饒恕,又何以服眾?
皇帝的目光在殿內遊走,最終定格在太後那深邃的眼眸中,他思索片刻,語氣恭敬而堅定地說道:“太後,兒臣定會嚴懲永基,絕不姑息,以儆效尤。至於公主的婚事,兒臣定會與太後一同精挑細選,挑選出最為合適的額駙人選,確保不辜負貴族們的期望,也不負朝廷的厚望。”
太後聞言,微微頷首,神色稍緩,那雙曆經滄桑的眼眸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她輕歎一聲,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與期許:“這便好,哀家也知道你難做,但此事關乎朝廷根基,萬不可有絲毫大意。更何況,自從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之後,這紫禁城的公主便再無下嫁蒙古之舉,皇帝,你準備如何破這僵局,續寫這段和親佳話呢?”
言罷,太後輕輕抿了一口桌上的熱茶,目光再次落在皇帝身上,等待著他的回答。
皇帝聞言,心中更是五味雜陳。和敬公主下嫁蒙古科爾沁之事,確實是近年來皇家與蒙古聯姻的唯一一例,而此後便再無公主下嫁蒙古,這其中的緣由,皇帝自然心知肚明。如今太後提及此事,無疑是在提醒他,聯姻之事關乎邊疆穩定,不容輕視。
皇帝聞言,眉頭緊鎖,神色凝重。他深知太後所提的和敬公主下嫁蒙古之事,一直是朝廷的一塊心病。自和敬公主遠嫁後,皇家與蒙古的聯姻便陷入了停滯,這不僅影響了兩方的關係,也讓朝廷在邊疆的統治力有所減弱。
太後聽了,眼中閃過一絲讚“太後,兒臣明白您的擔憂。”皇帝緩緩開口,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隻是,如今局勢複雜,和敬公主下嫁之事已成定局,難以更改。至於其他公主的婚事,兒臣以為,當以大局為重,既要考慮皇家的顏麵,也要顧及朝廷的穩定。”
太後輕輕歎了口氣,目光深邃:“皇帝啊,你可知曉,聯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更是兩個家族、兩個部落甚至兩個國家的事。和敬公主下嫁後,蒙古科爾沁部與我們朝廷的關係一直穩固,這便是聯姻的功勞。可如今,其他公主的親事卻遲遲未定,這怎能不讓那些貴族們心生疑慮?”
皇帝點頭,神色更加凝重:“兒臣明白太後的意思。隻是,這聯姻之事非同小可,需得慎重考慮。兒臣以為,不妨先挑選出幾位才德兼備的滿蒙貴族子弟,作為公主的備選額駙,再從中擇優而定。”
許之色,道:“皇帝能如此想,哀家甚慰。聯姻之事,確需視情況而定,不可一味強求。隻是,此番繼後之子永基之事,已讓八旗貴族心中不安,皇帝需得儘快給個說法,以安人心。”
皇帝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太後的意見,他的心中其實早已對此事有了一番深思熟慮。他非常清楚,如果不能妥善處理好這件事情,不僅會讓八旗貴族們感到心寒,更有可能引發朝廷的動蕩不安。因此,他必須要謹慎行事,既要嚴懲永基以維護宮廷的規矩,又要妥善安排公主的婚事來穩定與八旗貴族的聯姻關係。
經過一番短暫的思考之後,皇帝緩緩開口說道:“太後,兒臣認為,可以先將永基圈禁起來,以此作為對他的懲戒,並向眾人宣告他已經失去了參與儲君之位競爭的資格。與此同時,我們也需要儘快著手挑選公主的備選額駙,讓八旗貴族們看到兒臣對於聯姻的誠意。”
太後聽後,微微頷首,表示對這個提議的認可。她語重心長地提醒道:“如此行事固然甚好,但在遴選額駙的過程中,務必確保公平公正,切不可讓那些貴族們心生不滿,覺得我們對某一方有所偏袒。”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帝趕忙應道:“兒臣深知其中利害,定會謹遵太後懿旨,妥善處理此事。”話雖如此,皇帝的心中卻早已開始暗自琢磨合適的人選了。
太後見狀,微微一笑,接著說道:“令貴妃的七公主璟婉,年方九歲,性格有些軟糯;皇貴妃的八公主璟清,今年八歲,活潑可愛,在皇貴妃是教導下非常出色。但是八公主可是龍鳳胎永瑚的親妹妹,龍鳳呈祥這樣的吉兆,皇帝舍得八公主?皇帝以為,這兩位公主之中,哪位下嫁蒙古更為妥當呢?”
皇帝陷入沉思,七公主璟婉性格軟糯,若遠嫁蒙古,怕她難以適應草原生活。而八公主璟清雖活潑出色,又是龍鳳胎之一,如此吉兆,他確實有些不舍。但聯姻之事,關乎朝廷穩定,容不得他過多兒女情長。
皇帝斟酌片刻,緩緩說道:“太後,兒臣以為八公主璟清更為合適。她性格活潑,適應能力或許更強,且皇貴妃教導有方,她定能擔起和親重任,維係朝廷與蒙古的關係。至於七公主,兒臣會在滿蒙貴族中為她挑選一位佳婿。”
太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輕輕地點了點頭,表示對皇帝的決策非常認可:“皇帝考慮得真是周全啊!這樣的安排實在是太好了。”
然而,太後緊接著話鋒一轉,提到了八公主的年齡問題,“隻是八公主年紀尚小,現在就談和親之事,似乎有些太早了。”太後微微皺起眉頭,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片刻後,太後接著說道:“不過,既然已經決定了和親,那也可以先把這件事情定下來。等八公主到了及笄之年,再正式舉行下嫁儀式也不遲。”太後的語氣十分堅定,顯然她對於這個決定已經深思熟慮過了。
最後,太後又提出了一個建議:“皇帝啊,你何不考慮一下在京城的蒙古貴族中,為八公主璟清挑選一位合適的額駙呢?這樣一來,既能保證和親的順利進行,又能讓八公主離我們更近一些,也方便我們照顧她。”太後的目光落在皇帝身上,眼中透露出一絲關切和期望。
皇帝聽了太後的建議後,微微頷首,低頭沉思起來。他的眉頭微皺,似乎在權衡這個提議的利弊。在京城的蒙古貴族中挑選額駙,的確是一個一舉兩得的好辦法。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順利完成聯姻,鞏固與蒙古的關係,還能讓八公主不必遠離京城,免受遠嫁之苦。
皇帝暗自思忖著,覺得太後的建議確實可行。於是,他抬起頭,麵帶微笑地對太後說道:“太後所言極是,兒臣這便安排人去挑選合適的人選。”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透露出對太後的尊重和順從。
太後見狀,滿意地點了點頭,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輕聲說道:“如此甚好,哀家相信皇帝定能選個好額駙,讓八公主有個好歸宿。”太後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皇帝的信任和期望。
接著,太後話鋒一轉,提到了另一件事情:“另外,永基那事,也需儘快處理,莫要再拖延了。”她的語氣變得嚴肅起來,目光落在皇帝身上,似乎在等待他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