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瑚的臉上洋溢著欣喜的笑容,他端坐在龍椅上,散發出一種威嚴而莊重的氣息。他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在朝堂上回蕩,讓每個人都能清晰地聽到他的話語。
“朕之生母佟佳氏,她的賢良淑德,堪稱母儀天下的典範。她以慈愛之心對待朕和其他皇子,以寬容之態處理宮廷瑣事,她的品德和行為,朕深感敬佩。”永瑚的語氣充滿了對母親的敬重和讚美。
接著,永瑚宣布了他的旨意:“今朕特下旨,尊佟佳氏為太後,以彰其德!這不僅是對她個人的尊崇,更是對她多年來辛勤付出的肯定和回報。”
永瑚目光堅定地掃視著朝堂,見大臣們雖點頭,卻仍有部分人眼神中藏著疑慮,他深知此事推行不會一帆風順,卻也未曾動搖決心。
隨後,在那莊嚴肅穆、彌漫著淡淡哀傷氣息的朝堂之上,永瑚神色凝重卻又不失溫和地緩緩開口,再度提到了先帝那些曾陪伴在側、各具風姿的其他嬪妃們。此時,朝堂之上的大臣們皆屏氣凝神,仔細聆聽著這位新帝的每一句話。
永瑚微微抬手,目光帶著幾分悲憫與關懷,掃視了一圈眾人後,緩緩說道:“皇阿瑪一生勤勉,為大清江山殫精竭慮,如今已然駕鶴西去。那些曾長伴皇阿瑪左右的嬪妃們,多年來在這深宮之中,雖儘享榮華,卻也曆經諸多不易。”說到此處,他稍作停頓,似是在回憶著先帝與嬪妃們往昔的點點滴滴。
片刻後,永瑚接著說道:“如今,皇阿瑪的喪期未滿,朕亦感念嬪妃們多年來的辛勞。待皇阿瑪的喪期滿了之後,朕思索再三,覺得對於那些有皇子的嬪妃們,可允許她們的兒子接她們出宮。這深宮雖大,卻終究少了些家的溫暖,讓她們在宮外與兒子團聚,安享晚年,也算是對她們多年來付出的些許慰藉。”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響起一陣輕微的議論聲。有的大臣微微點頭,對永瑚的這一決定表示讚同,認為這儘顯新帝的仁厚之心;而有的大臣則微微皺眉,心中暗自思忖這一決定是否符合宮廷規矩與傳統。但無論心中作何感想,此刻都沒有人敢貿然出聲打斷永瑚的話。
永瑚看著眾人各異的神情,繼續說道:“朕知道,此事或許會引發一些議論,但朕心意已決。朕希望,在朕的治理下,不僅天下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就連這深宮之中的嬪妃們,也能在晚年得到應有的關懷與照顧。畢竟,她們也曾是大清宮廷的一部分,為大清的繁榮付出過自己的青春與心血。”
永瑚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泛起層層漣漪。有皇子在側的嬪妃們眼中閃爍著驚喜與期待的光芒,仿佛看到了日後與親子相伴、安度晚年的溫馨畫麵;而部分大臣則微微皺眉,露出思索之色,似在權衡這一決定可能帶來的影響。
一位老臣率先站出,拱手行禮,恭敬說道:“陛下仁孝,念及先帝嬪妃與皇子骨肉親情,此心可鑒。然宮規森嚴,嬪妃出宮之事非同小可,恐引宮闈秩序變動,亦會引得民間議論紛紛,還望陛下三思。”
永瑚神色平靜,目光沉穩地看向老臣,緩緩說道:“朕知愛卿顧慮。然皇阿瑪一生寬厚仁德,對待後宮嬪妃向來關愛有加。如今皇阿瑪駕崩,這些嬪妃們半生都在宮中度過,若能在晚年與親子相伴,共享天倫之樂,也算是了卻她們一番心願,亦是朕對皇阿瑪的一份追思與告慰。”
另一位大臣也出列奏道:“陛下,有皇子接嬪妃出宮,於情理而言自是美事一樁。但需考慮出宮後嬪妃們的居住、生活等安排,以及皇子們府邸的接納能力,若處理不當,恐生事端。”
永瑚微微點頭,說道:“愛卿所言極是。朕已思慮此事,待喪期滿後,會命內務府與禮部共同商議,為出宮的嬪妃們挑選合適的府邸安置,確保她們生活無憂。同時,也會對皇子們加以告誡,務必善待出宮的母親,不得有絲毫怠慢。”
此時,一位年輕的大臣站出,麵露欣喜之色,說道:“陛下此舉儘顯仁德,實乃天下之幸。有皇子陪伴的嬪妃們出宮,既能增進母子情誼,又能讓宮中減少一些繁雜事務,於宮廷、於民間皆有裨益。”
永瑚聽後,露出欣慰的笑容,說道:“愛卿能如此理解朕心,甚好。朕希望此事能辦得圓滿,讓先帝嬪妃們感受到皇恩浩蕩,也讓天下人看到我大清以孝治天下的理念。”
那老臣聽後,仍有些猶豫,正欲再次開口,卻被身旁一位年輕的大臣輕輕扯了扯衣袖。這年輕大臣深知永瑚心意已決,且此舉實乃彰顯仁德之舉,便搶先一步,拱手說道:“陛下所言極是,仁孝乃治國之本,陛下此舉,既顯仁孝之心,又可令天下百姓稱讚陛下之德。至於宮規,陛下聖明,定能妥善處理,既不壞了規矩,又能成全嬪妃們的心願。”
說到此處,永瑚頓了頓,目光轉向那些沒有皇子的嬪妃,語氣變得柔和起來:“至於沒有皇子的嬪妃,朕也不會棄之不顧。朕皇阿瑪生前太後已經為無子嗣嬪妃讓她們住進暢春園供她們安享晚年。殿內設施一應俱全,還會安排宮女太監悉心照料。並且,朕會允許她們的親屬定期進宮探望,以解她們的思鄉之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言一出,那些原本落寞的沒有皇子的嬪妃們眼中頓時泛起了淚光,紛紛跪地謝恩。而朝堂上的大臣們,見永瑚考慮如此周全,也都心悅誠服,再次齊聲高呼:“陛下聖明!”
永瑚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稍感欣慰。他知道,這僅僅是開始,在“璟元”的道路上,還有無數的挑戰等待著他。但他堅信,隻要秉持著仁孝之心,以民為本,定能帶領大清走向繁榮昌盛的未來。
永瑚在曆經千辛萬苦之後終於登上了皇位,成為了一國之君。然而,他並沒有被權力衝昏頭腦,而是深知孝道的重要性。
因此,在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精心挑選了一個良辰吉日,親自前往太後佟佳氏的宮殿,以最恭敬的姿態扶著太後,一同前往慈寧宮。
這一天,宮廷內外張燈結彩,熱鬨非凡。永瑚身著華麗的龍袍,麵帶微笑,顯得格外莊重。他小心翼翼地攙扶著太後,每一步都走得穩健而堅定。
太後佟佳氏則身披錦繡華服,頭戴鳳冠,儀態端莊地走在永瑚身旁。她的臉上洋溢著欣慰和喜悅,對永瑚的孝順之舉感到十分滿意。
一路上,宮廷侍衛們列隊兩旁,宮女們手持花籃,向太後和永瑚撒下花瓣,以示祝福。眾人紛紛跪地叩拜,高呼萬歲,場麵異常壯觀。
當永瑚和太後來到慈寧宮前時,宮門口早已站滿了文武百官和後宮嬪妃。他們見到永瑚和太後的到來,紛紛行禮,恭賀太後喬遷之喜。
永瑚邁著輕盈的步伐,緩緩地走到慈寧宮的大門前。他伸出雙手,輕輕地推開那扇厚重的宮門,仿佛推開了一段塵封的曆史。
門開了,一道明亮的光線射了進來,照亮了宮殿內的每一個角落。太後站在門口,靜靜地凝視著這座她即將踏入的宮殿。
永瑚微笑著,向太後做了一個請的手勢。太後深吸一口氣,然後小心翼翼地邁出腳步,走進了慈寧宮。
當太後的腳踩在慈寧宮的地麵上時,她的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情感。這座宮殿見證了太多的故事和曆史,而她也在這裡度過了人生中的許多重要時刻。
太後緩緩地環顧四周,目光停留在宮殿內的每一件物品上。那些精美的擺設、華麗的裝飾,都讓她感到無比的熟悉和親切。
就在這時,一群前來請安的嬪妃們紛紛跪地行禮,齊聲說道:“參見太後娘娘,願太後娘娘福壽安康。”
太後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慈祥的笑容,她的目光溫柔地落在麵前的眾人身上,尤其是那幾個年輕的女子,眼中閃過一絲感動的淚花。
太後感慨地說道:“哀家進宮已經四十多個年頭了,這一路走來,可謂是曆經風雨、飽嘗艱辛。然而,如今能夠在這慈寧宮中安享晚年,實在是多虧了我那孝順的兒子啊!”
話畢,太後緩緩起身,步履穩健地朝著宮殿中央的寶座走去。她的每一步都顯得那麼優雅、莊重,仿佛這座宮殿的主人一般。當她終於走到寶座前時,太後慢慢地坐了下來,她的身姿在陽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威嚴,令人不禁心生敬畏。
太後穩穩地坐在鳳椅之上,她的目光如同鷹隼一般,銳利地掃視著殿內的每一個人。眾人皆低著頭,不敢與太後對視,生怕自己的一個不小心就會觸怒太後。
當太後的目光最終落在皇帝永瑚身上時,她的眼神略微柔和了一些。然而,永瑚的麵色卻始終沉靜如水,沒有絲毫的波動。太後心中暗自歎息,她自然明白永瑚的心思。作為一國之君,永瑚最忌諱的便是後宮乾政。而他的性格,也與他的皇阿瑪如出一轍,剛毅而無情。
太後緩緩地歎了口氣,那聲音輕得仿佛隻有她自己才能聽到。然而,這聲歎息卻包含了太多的無奈和感慨。儘管她對永瑚的心思了如指掌,但還是忍不住開口說道:“皇帝啊,你既然已經冊封嫡福晉西林覺羅氏為皇後,那麼從即日起,後宮的大權哀家便會徹底地交到皇後手中。至於皇後是否能夠坐穩後位,執掌後宮,那就要看她自己的本事了。”
永瑚靜靜地站在太後麵前,微微欠身,以示對太後的尊敬。他的聲音低沉而溫和,“兒臣謹遵母後教誨,皇後賢良淑德,想必定能將後宮管理得井井有條。”
太後聽了永瑚的話後,微微頷首,表示對他的回答略有滿意之意。她接著緩緩說道:“皇後西林覺羅氏,乃是你當年親自選定的嫡福晉。想當年,你皇阿瑪對此事可是頗有微詞啊,他曾不止一次地念叨,這西林覺羅氏究竟是否真有足夠的能力去勝任皇後這一尊貴之位呢?”太後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擔憂。
然而,永瑚並未因此而動搖,他隻是微微低頭,麵色依舊平靜如水。他用沉穩的聲音回應道:“兒臣之所以選擇她,正是看中了她的品性與才能。兒臣堅信,她定能以其賢良淑德,母儀天下。”
太後見狀,不禁挑起了眉毛,凝視著自己的兒子。她深知,如今永瑚已貴為皇帝,無論是前朝還是後宮之事,都應由他自行定奪。作為母親,自己實在不便過多乾涉。於是,太後最終隻是輕輕歎了口氣,不再多言。
喜歡如懿傳之鳳臨天下請大家收藏:()如懿傳之鳳臨天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