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自行車的輪轂不合適安裝驅動電機,所以電機隻能做成外掛式的,安裝在後輪車叉位置直接驅動後輪。
為此,王銘洋去找了旁邊工業區門口一帶的金屬機械加工店定製了幾個零件,以作固定電機用。
這種金屬機械加工店裡一般都是一兩台小型數控機床,靠接附近工廠的零件加工單生存。
王銘洋以前念書的時候就是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好奇心起的他站在一邊看著店老板操作機床。
結合以往的學到的知識,王銘洋很快就對這些機器如何操控明白了七八分,這裡的機床用的都是ug編程軟件。
固定電機的支架做好了,電機的購買又成了頭疼的問題,因為王銘洋不知道在哪裡購買這個東西。
在套寶上搜到的不是價格高的離譜就是不符合要求,千度上倒有無刷電機的解剖分解原理圖,但是總不能什麼都自己手搓吧,這不現實。
事情過了幾天後迎來轉機,經多方打聽,王銘洋得知有一高中同學陳華在洋城做品牌步進電機的代理。
王銘洋在同學群裡問到他的電話號碼後打了電話過去。
陳華說他手裡沒有兩輪電動車用的無刷電機,不過可以在同行那邊調貨。
王銘洋付了800塊買了兩個400瓦的,讓對方直接發貨過來。
電機發過來需要一些時間,王銘洋趁著這幾天又跑了一趟華強南去進貨,畢竟現在銷售p3和p4現在是他的主業,也是唯一的收入來源,不能有所閃失。
自從購買了網站的流量,網店裡被吸引過來瀏覽商品的客戶數量得到了有效提升,產品銷量也穩步上漲,形勢一片大好,這使得王銘洋不再整天擔心投入的五萬錢“巨資”打了水漂。
通過後台的數據分析,王銘洋發現這段時間購買自家產品的客戶絕大部分是在校的大學生。
想來也是,這個群體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比較強,而且有錢。從他們買的產品型號大部份屬於高配就可以推斷出來,這個群體對產品品質有比較高的要求。
王銘洋把從華強南買回來的p4電路板查看分析了一番,決定把上麵原有的音頻芯片更換成更高品質的型號,以滿足網店高品質客戶的要求。
將新芯片焊好,王銘洋把機子開機試聽了一下。果然不出所料,機子輸出的音質提高了一大截。
為了跟店裡宣傳的好音質播放器特征相貼合,王銘洋同樣給這批機子配上了更好的耳機,不再是之前一兩毛錢一對的那種普通貨。
新耳機是王銘洋在華強南的眾多商品中挑選出來的,進價就達到了10塊多,聲音的還原程度和高中低各頻段的飽滿度跟之前的比根本不可同日而語。
試聽結束,王銘洋心中暗暗點頭,顯然對新機子的性能表現非常的滿意。
近段時間,p3,p4的市場競爭更激烈了,價格跟利潤也下降得厲害,市麵上也因此出現不少以次充好的劣質產品。
為了往後的發展,王銘洋打算做一些更高端的產品,走品牌優質路線。
當然,就現階段而言,高端產品隻適合在網店出售,畢竟它們價格更高,擺地攤麵對的客戶群是很少考慮這類產品的。
用幾天時間忙完這批貨,兩個無刷電機也收到貨了。
王銘洋迫不及待地將其中一個給裝上自行車,並裝上了控製把手和其他需要加裝的東西,完了試騎感受了一下改裝的效果。
一圈下來,其他的沒多大問題,就是速度控製不夠平順,起步時有點一突一突的,把電門控製器微調幾次後,這毛病就改過來了。
騎著車再兜一圈,王銘洋還算滿意,唯一有所欠缺的就是電機功率不夠大,單人騎還行,載人就有點動力不足了。
下班後過來的周燕姿在王銘洋的招呼下繞著改好的電動自行車看了看,然後騎著出去兜了一圈,回來後高興不已,不停地誇這車改的不錯。
王銘洋聽了心裡也是高興,不過看到一旁李美華羨慕的眼神,趕緊跟她說過兩天也改一輛給她。
李美華的大眼睛頓時笑得彎成月牙般看著王銘洋。
三人去外麵吃飯回來後,周燕姿準備騎車離開,王銘洋囑咐她晚上回去時記得把車後座上的電池組拆下來拿回宿舍,防止被偷。
目送周燕姿離去,王銘洋騎上自己的電動車送李美華回電子廠宿舍,還順便把上個星期網店的銷售提成給她。
每台30元,總共4000多,這差不多頂在廠裡工資的兩倍,讓李美華高興得合不攏嘴,當即表示今晚宵夜她要請客。
晚上,在富永擺攤的王銘洋心裡默默算著賬。
按目前的情況,他跟周燕姿兩個攤點一個月大概能掙5萬多利潤,再加上網店的6萬,自己一個月有11萬多收入,但是網店需要做流量的話每個月需要一萬塊錢的支出,算下來自己一月大概能賺10萬,這比之前打工一年到手的還要多。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