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世紀多以來,科技領域出現的新理論新技術,基本都是外國人率先搞出來的,與華國人基本無緣,這也造就了國內一百幾十年來崇洋媚外的風氣,隻要一提源自歐美,必定是高大上。
最近幾年,眾多科技人屢屢提及的移動端智能操作係統,勉強達到實用程度的無一不是國外科技巨頭搞出來的。
諾機亞的塞班、古歌的按桌、平果的ios和微硬的indosobie,國內的公司根本沒有染指的實力。
直到極智係統的橫空出世,猶如在遍地沙礫的科技荒漠中長出參天大樹,顯得異常的突兀。
最重要的是這棵樹不僅活了下來,還長成參天大樹,甚至變成一片森林。
短短兩年時間就坐上國內智能手機行業的頭把交椅,把眾多外國品牌斬落於馬下,極智科技的成長史在世人眼中猶如商業和科技雙重傳奇。
之前,仁政飛讓為華公司的人把極智手機的各個版本型號買回來拆解過。
按照市場上的所有硬件價格和人工費用算,零售價1599元的普通版極智手機根本不能掙錢,再算上研發成本攤銷,甚至是虧損的。
這讓當時參會的所有為華人根本想不明白極智科技怎麼掙錢。
本來他們還想著涉足智能手機行業,但思來想去後覺得還是乾不過極智科技的1599元版本,最後無奈放棄了。
畢竟基礎通信領域,才是為華的根本,沒必要花太多的精力到其他產品上。
今天,仁政飛把心裡的疑惑說了出來,嘗試著從王銘洋這裡得到答案。
王銘洋一聽,心裡樂了,按照你們正常的算法肯定是虧的。
因為你們並不知道由於我的存在,極智手機的研發攤銷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且我廠裡現在的手機生產線是經過獨家改造的,自動化程度高。
自己還親自下場在實驗室條件下手搓改造了二十台從丸子國買回來的電子元件自動插件機和電路板貼焊機。
這一係列原因,使得自家工廠生產組裝產品的人工費用比世界上的任何一間工廠低,隻有正常情況下的三分之一甚至更低。
所以才有了每部普通版手機銷售價1599元毛利潤達也可以達到兩百元的情況出現。
當然,這個利潤是在自己公司下麵的直營店或網店銷售下才行,如果是經代理商手出售的還真沒有得賺。
自己公司競爭的核心機密,王銘洋肯定不能往外說,隻好用了另外一套說辭。
“仁懂你說的對,其實我們公司賣的普通版手機根本不掙錢,甚至略虧。
推出這個手機,是為了打開智能手機的市場,把我們極智的這個牌子推出去,得到大家都認可,損失的部份可以通過其他版本的手機售賣補回來。
如果仁懂的公司想進入智能手機市場,我可以把極智操作係統和一些智能手機專利免費授權給你們用,不過出於對等的原則,為華的通信專利也要免費給我們。”
王銘洋給出了這樣的答案,他自己想要打造整個極智係統生態圈的想法肯定是要隱藏起來的。
“這對我們為華公司來說一點都不劃算。做智能手機,用你們的係統,你們可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啊,而且極智的產品售價這麼低,我們肯定是競爭不過的。”
仁政非笑著搖頭,繼續說道:
“高價我們賣不動,低價賣了沒有利潤,還要免費把專利給你們用,授權費都沒了,按照王總說的,我們為華做這個智能手機根本不符合公司利益。
現在,為華至少還能收取你們的專利費,雖然不多,但還是能彌補一下我們的研發支出的。”
雖然想進入智能手機行業,但是仁政飛肯定要抬高自己討價還價的本錢的。
“能冒昧問一下仁懂,你們公司現在銷售的手機毛利潤大概是多少錢一部嗎?”
其實王銘洋來為華公司前就了解推算過,為華手機現在的主要銷售渠道就是國內三大網絡運營商的合約機,麵向的都是低端市場。
要不是有補貼,基本也是個花錢賺吆喝的買賣,現在他這麼問也是為了引出下麵的話題和驗證一下自己的猜想。
“為華的手機銷售基本上也沒賺到什麼錢,但我們的主產品是電信網絡的通信設備,做手機是為了配合運營商的要求,沒指望靠這個掙錢。”
王銘洋一副了然的姿態,接著說道:
“跟我預想差不多,你們配合運營商做手機,也是想著做些價格相對低廉的機子出來,儘可能的獲取更高的銷量,讓3g手機的用戶儘快增長起來。
這樣一來,運營商的網絡就必須不斷的擴大容量和更新增加設備,這才能提供更多的信道容量。
運營商擴充網絡容量,結果就是你們公司的核心產品能夠銷售得更多,而運營商也可以賺取更多的網絡流量費,這是個雙贏的合作。”
“王總果然目光敏銳,總能察覺到不一樣的東西。”
仁政飛這等於是變相承認了王銘洋的推測。
“那容許我站在為華公司的立場假設一個問題
為華生產銷售手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自家的路由器和交換機等基礎網絡設備的銷量,對吧。
現在,隨著智能手機的出現,舊的非智能機被取代肯定是一個無法逆轉的過程,這隻是時間問題而已。
一部極智智能手機和一部為華的非智能手機,在同一個年輕人的日常使用中,前者使用到3g網絡的時間和次數肯定會遠遠超過後者。
因為智能手機能讓人隨時隨地便利的上網瀏覽信息,和人交流通訊,還可以玩遊戲。
這對3g網絡的流量需求可是巨大的,非舊手機可比。
這樣算下來,智能手機銷量的提升和對非智能手機的替換,對全國3g網絡的建設完善帶來的可是個爆發性的需求。
憑為華在業界內的信息獲取能力和研究,仁董不難看出這其中的機會吧。”
喝了口咖啡,王銘洋在仁政飛的示意下繼續說道:
“全球4g網絡的技術標準在2008年的時候已經發布,我相信為華公司也已經在這方麵進行了大量的技術研究,想搶占下一代網絡通信技術製高點。
但由於我國現有的3g網絡架設速度一直不緊不慢的,擴容進展按部就班,這就影響到為華公司的銷售收入,讓你們的研發經費受到掣肘了。
如果智能手機滲透率快速提高,3g網絡建設由於市場需求倒逼而加快投入,通信網絡核心設備大賣,對你們公司來說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