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後要在智能機械這個領域大乾一場,肯定需要增加不少的數控加工中心和鍛打衝壓大型機械和航吊,所以這兩排的廠房預留的空間足夠大。
如今正在做內部裝修,安裝水電等設施,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至於用作電子加工廠的生產車間,計劃建三層,現在剛建到一半,宿舍區也才建好一棟。
這些是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需要的時間多一點。
在計劃裡,首先建完工廠區,隨後才會建配套的商業設施,包括北沙萬事亨酒店和公司的數據中心。
黃有金一邊在前麵帶路,一邊給王銘洋和陳明說著工程的進展。
想著再有兩三個月產業園開始入駐工作,王銘洋想著在這邊買棟獨棟彆墅,這可是自己以後的大本營。
新的產業園啟用之時,就是他的事業正式邁向新征程的開始。
看著用三年時間掙下來的這片基業,王銘洋心中湧起萬丈豪情。
大人物也是從小人物一步一步走來的,憑著自己現在的能力,未嘗不能在當今世界上創造出一番奇跡,為自己,也為了自己的家人。
看完整個工地,三人吃了頓午飯,陳明就匆匆離開了。
他爸媽今天下午就會到深城,他還要回去陪兩老吃飯,下午路過莞城還要談業務,時間有些緊張,原來預想的去看私人船廠也沒能去成。
倒是王銘洋和黃有金兩人開車出去轉了半天,看過好幾間,都跟小作坊似的,破舊不堪,王銘洋一下子沒了興趣。
“唉,這邊的人都不怎麼出海打魚了,這些船廠也差不多倒閉了,我覺得還不如我們家那邊的呢,起碼每年還會有鄰居換新船。”
黃有金說道。
他的家就在離王銘洋家一百公裡左右的鎮上,那裡靠海,以前家家戶戶都是從事跟海有關的生計。
那邊有個大的鄉鎮集體船廠,私人的也有不少。
“你說的我剛才也想到了,不過離這裡遠嘛,不好管理。以前那個振興船廠不是說要賣嗎?”
“六年前賣給了一個外地老板,現在近海的魚都被撈完了,漁民即使有政府給的油費補貼,出海也經常賺不到錢,所以,跟這裡的一樣,很多漁民上岸進城打工了。
那外地老板又跟本地漁民不熟,接不了業務。
船廠基本沒工開,裡麵的草長得都比我高,過年時掛牌到現在也沒人接手。”
“你爸和你小叔以前就是在船廠上班的吧,他們以前好像是造船師傅吧。”
那時候王銘洋還小,對這些事情知道的不多,隻知道每年黃有金母親,也就是自己的堂姑媽過節都要送點自己曬的鹹魚乾過來家裡,那可是喝粥時的最佳拍檔。
“是造船師傅,不過他們造的都是木頭做的漁船,長二三十米,寬三五米而已,不是你想的那種。
振華船廠就是後來技術落後造不了鐵船才慢慢沒落下去的。”
“你說,要是我把船廠買下來,要多少錢?”
“應該不貴,打電話問我爸就知道了。
我們那片現在除了老人和小孩,年輕人基本都出來工作了,以前小時候那種熱熱鬨鬨的景象早就沒了。”
說到這,黃有金感歎了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