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結束勘察工作的郭教授,終於接受了王銘洋的晚會宴請。
夏洛特達島碼頭附近的新平整的廣場,除了要乾活和留守值班的,所有的人都聚過來了。
王銘洋眼光一掃,心中就有了個大概。
這裡的人,應該有一百八十個左右,除了八十多跟隨黃有金從國內來的人,其餘的是當地的部落民眾,他們是被請到島上來乾活的,而且今晚願意留宿這裡,不回家。
看著場地中間的幾堆熊熊燃燒的篝火,還有進入大聯歡狀態的華國工人以及本土居民,郭教授和徐煌、趙極喝著手裡的冰鎮快樂肥宅水,非常的高興。
酒到酣處,李泉和黃有金被手下的人拉著一起去跳舞,他們也慫恿著王銘洋同去。
“來,郭教授,徐工,趙工,我們也一起去樂嗬樂嗬。”
王銘洋站起身,向郭教授和他的學生發出邀請。
“嗬嗬,我就不去了,你們年輕人去吧,我還是喜歡坐著。”
徐煌和趙極,很快就被李泉帶著人給拉進了舞場,看他和黃有金熟練的樣子,顯然這段時間參與過多次這樣的舞會。
見郭教授不去,王銘洋也留下來陪著他。
“郭教授,經過這兩天的考察,以你專業的能力判斷,這個島適合開展填海造陸嗎?”
王銘洋問出了他最關心的話。
“初步估計,這裡的水紋條件相當的合適。在沿岸一百米的距離內,平均水深不超過10米,海底斜麵坡度下降緩慢,而且大部份的地方是裸露的石頭,沒有大麵積的流沙現象或洞穴出現,地質條件比較穩定。”
郭教授的話,讓王銘洋提著的心終於放下。
整個夏洛特達島,以中心為基點,往外擴張方圓100米,那能增加多少陸地麵積?
以當前大概兩千米的半徑計算,增加100米後,半徑變成2.1千米,用圓形麵積公式算下來,能給夏洛特達島帶來2.54平方千米的麵積,相當於國內一個普通小鎮的整個核心區域那麼大。
“那一百米外的地方呢?”
王銘洋繼續問道。
“一百到兩百米之間的平均深度是12米到15米之間。兩百米到三百米是18米左右。再一直往外到5千米外,基本是20到25米之間。
這裡的四個島嶼,情況都差不多,落差不大。應該是億萬年前的火山噴發隆起造成的。
從打撈上來的石頭看,這附近海域的石頭有明顯的火山石特征,硫磺含量偏高,這也是造成這裡漁業資源比較貧瘠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後你們要像獲得大量的魚獲,起碼得到三十公裡的以外的海域捕撈。”
“原來這這樣,謝謝郭教授的告知。那這個填海造陸,不知道你有什麼好的建議?”
“那就要看王總想要填多大麵積的陸地了。”
“當然是越大越好。”
“一口吃不成胖子。這樣吧,穩妥起見,我還是建議你一步一步來。
先把最靠近的100米填了,隨後再往外擴展,每100米為一個階段工程,怎麼樣?這樣,不管從財力或物力方麵,都比較好調配。”
“郭教授所言極是。”
這時,郭教授隨手撿起身邊的一根小樹枝,在地上畫著圖案,對王銘洋說道:
“你看,這裡是夏洛特達島。這裡,是離岸邊一百米的海麵位置。
我們在這條距離岸邊100米距離的界線,先用石頭和混凝土築造一條寬十米,高出水麵五米的防波堤,然後再往中間的區域裡填砂石,這樣,填進去的砂石就不會被海浪衝走。
等這一階段的工程完成,你還想往外建,我們再在外麵五十米或一百米的地方重複上麵的動作,建新的防波堤,填砂石。你覺得怎麼樣?”
“這個辦法好。不過,如果以後我想建造地下建築的話,那豈不是要重新開挖這些回填的土?你知道的,島上麵積太小,我得考慮以後向地下拓展麵積的可能性。”
王銘洋想到高良之前跟自己說的來自外部的威脅,覺得有必要未雨綢繆,為以後發展軍事力量做個計劃。
到時候,島上的所有軍工產業都會被放置於地下,以防被其他勢力發現或者摧毀。
“嗯,那最好是在建好防波堤後,把裡麵的水排空,同時開展地下建築的建造,不過這樣一來,工程量就會大上很多了,防波堤的建造標準得提高,要做好防滲漏。”
“那就麻煩教授你幫我做個規劃吧,按最高標準來。錢什麼的,不是問題。”
“哈哈,王總果然財大氣粗,那行,我就按我的設想來了。”
在郭教授心中,多年來一直有個夢想,就是把他多年以前最得意的設計作品建造出來。這個設計作品,受限於各種條件和資金,多年來躺在自己的箱底,都快被遺忘了。
“來,教授,我們乾一杯。”
得到自己想要的結果,王銘洋心裡非常的高興,和郭教授碰了一杯。
“老板,你也過來和我們跳舞吧。”
這時候,阿古麗從舞場裡走出來,兩眼目光灼灼的看著王銘洋,向他發出邀請。
“去吧,王老弟,你不用在這陪我這個老頭了,佳人相邀,這等美事,豈能辜負。”
郭教授看出王銘洋的顧慮,大聲笑著說道。經過剛才的一番交流,兩人變得熟絡許多,郭教授開始稱王銘洋為王老弟。
“走吧。阿古麗。”站起身,王銘洋被阿古麗牽著手加入跳舞的隊伍中,引來周邊民眾的一陣歡呼,特彆是那些瓦特族本土民眾。
部落裡一直傳說著阿古麗是王首領的女人,現在看到兩人拉著手在跳舞,瓦特族的人自然與有榮焉,滿心歡喜。
自從王銘洋來這裡買下夏洛特達島,成了這座小島的真正主人,當地民眾對他的稱呼變成了王首領,視同於自己部落裡的酋長。
王銘洋的到來,給當地部落的生活帶來的巨大的變化,這段時間,四個部落的人,沒有哪一個再挨餓,不僅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好吃的糧食和生活物資,部落裡的公共倉庫,也堆滿了各種吃的用的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