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說的這個情況我是知道的。
其實,村裡的這個小學情況還算是好的,很多村委的小學,情況比這裡還嚴重。
當年我還在教育局的時候,就開始往市裡跑了,就是想解決這個問題。
可到最後,還是缺經費,局裡隻能先把款撥給情況最嚴重的鄉鎮,時不時的修修補補。
這也是當初我申請調到市招商辦的原因之一。上麵沒錢,我們隻有把自己本地的經濟搞好了,才能掏錢出來把自己的問題解決。”
聽洪主任這麼一說,王銘洋頓時對他肅然起敬,這年頭,這麼有責任心和情懷的官員還是很難遇見的。
“不知道整個鎮上,像李家村委小學這種情況的小學一共有多少所?”
“我們石埡鎮除了鎮中心小學,屬於村委一級的小學一共有十五個,其中的十二個村委小學需要修繕,這個數據包括這裡的大坪村委小學。”
“胡明表哥,如果把村裡小學的舊教學樓全拆了,重新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大概需要多少錢?你們教育局裡有評估過嗎?”
“這個我知道,以前跑市裡申請資金的時候我們就做過預算,重建跟現在一樣兩層高的三棟教學樓,總共需要一百三十萬元。不知道銘洋你是想?。。。”
“嗬嗬,沒什麼,我想給村裡的小學捐兩百萬重建教學樓。也彆建兩層了,建三層高,多幾間教室,這樣孩子們就不用坐得這麼擠了。”
“啊?真的?!真的是太謝謝你了,王總,我這就上報給領導,縣裡一定會對你這樣的捐資助學行為進行表彰的,我們要替來李家村委小學讀書的孩子和家長們謝謝你。”
洪主任一聽王銘洋要捐款重建教學樓,一下子激動的站了起來,作為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太明白本縣小學教育條件的困難情況了。
“先等等,洪主任,我還有些話要說呢。”
“哦,不好意思,一時太激動,王總你說,你說,嗬嗬。”
“李家村委小學在我的計劃中隻是一個開始。
如果這筆捐款的使用情況真正得到落實,我還會繼續捐。
對了,我想以我嶽父嶽母的名義成立一個教育基金,從他們的名字裡各取一個字,叫偉紅教育助學資金。
同時,聘請他們為基金會的理事,對資金的落實使用進行監督。
如果李家村委小學這個樣板工程打造好後讓我和美華滿意,其他村委的小學我們也會看情況捐資。”
王銘洋的話音一落,李美華的父母就慌了,連忙擺手搖頭“銘洋,你要捐資給村裡的小學建教學樓,我們很高興。
畢竟讓鄉親們的孩子在一個更好的環境裡念書,是大好事。
但你讓我們兩個什麼都不懂的老家夥做什麼理事,那是不行的。我們哪懂這個啊,要是把事情辦砸就不好了。”
“爸,媽,其實這個理事的工作很簡單的,也不用你們一直在那盯著。
就是偶爾有空的時候,你們去工地看看有沒有什麼做得不好或者偷工減料的地方。
另外一個,你們想的話就去查看一下那些采購支出的單據,核對一下資金的支出,到時候我們會安排一個專業的財務人員過來協助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