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煉過黃金的礦石,在經過簡單處理後,再次被投入到冶銅生產車間將裡麵的銅給提取出來。
最後,經過兩次提煉的礦石被投入到煉鋼車間變成鋼板或者鋼筋。剩餘的礦渣,部分用來作為摻料製作水泥,增加水泥的強度指標,實在用不了的多餘部分,用來填海造陸。
圍堰造陸、礦石開采和冶煉、基礎建設等工程進展順利,讓王銘洋心情大好。今天下午,忙完事情的他,跟李泉在碼頭廣場一帶晃悠。
這裡,一大片建築錯落有致的排布著。作為夏島的公共活動區和商業中心,加上附近是居住區,碼頭廣場一直是夏島最熱鬨的地方。
為了解決國內工人在工作之餘無聊煩悶的問題,李泉在商業中心開設了網吧和超市。
工人們在上機和購物的時候,可以掛賬,月初發工資的時候再扣減。
如今,夏島的網絡與外界連接隻能通過通訊衛星,帶寬不大,資費還死貴。
所以,網吧裡的電腦是聯通不了外界的,隻能玩玩本地服務器的遊戲和看本地視頻。
即便如此,也聊勝於無,讓大部分工人趨之若鶩。
至於超市裡的商品,全是從國內運來的,品類豐富,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有。
管理處每月會給工人發一些基本的生活物資,如果想要過更舒服,用得更多,那就需要自己花錢到超市購買了。
為了搞活島上的經濟,李泉把廣場邊上的商品房放開,不管是島上的工人還是其他部落的人,都可購買或者租賃。
到目前為止,已經有二十二個工人購買了商品房。
這些,都是跟本地部落女子談戀愛結成伴侶的人。他們的伴侶,有的已經懷有身孕。
這些商品房,套內麵積是一百平方米。
管理處出售時,給了補貼,一個工人拿出六個月的工資,就可以購買一套。
每對夫婦限購一套,如果加購,後麵的房子得按正常價格。
租賃的話,一個月工資可以租一年。
一些不想住兩人間宿舍的工人,就自己掏腰包租房。
現在,隻要是入籍夏島的居民,管理處都會免費分配一套麵積六十平方的房子。
如果想要住更大的房子,也是可以自掏腰包買房的。
人一旦解決的基本的溫飽和安全問題,就開始追求享受。
這不,為了更好的滿足自己的欲望,手有餘錢的工人和夏島居民開始利用自己的身份,從夏島超市購買物資跟本地部落的人做交易,換取自己想要的海鮮或者其他東西。
一來二去的,就催生了夏島的第一批“商人。”這些人,都是周邊島嶼幾個部落裡比較精明的。
為此,李泉劃出一片區域做交易市場,隻要交一點點物資當管理費,就能夠獲得一個攤位自由做買賣。
但是,由於本地部落產出有限,交易的規模一直都比較零散,而且因為沒有貨幣的概念,大家都一直是采用以物易物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