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個集裝箱,壘成十幾層樓高,辦好手續後,開始離港駛向馬紹爾群島方向。
這些運輸船,都是屬於利家旗下的船運公司。
夏島“地下堡壘”1號生產車間,王銘洋和王銘澤以及柳先行等人,正目視著前方的熱塑衝壓機操作台。
在智能程序控製下,無人值守的熱塑鍛壓機不停運轉著。
隻見進料傳送帶將銀灰色的工程塑料塊送入鍛壓艙,隨著“啪”的一聲,鍛壓模閉合,1800噸壓力將原料塊變成旋翼無人機機身的主框架。
這種新型工程塑料是夏島實驗室化工部門的研究人員根據常規產品改良而成,被內部命名為“ge”。
經過特定的製作工藝和配比,這種材料在分子層麵由高強度碳纖維和高分子樹脂聚合物互相交錯咬合,從而實現了高穩定、耐老化和高強度、高韌性等優異表現,其密度僅為鋁合金的三分之一,抗拉強度卻超過鈦合金,以夏島目前的小型化工生產線,完全可以自主生產,把成本壓縮在能接受的範圍內。
三秒後,鍛壓錘升起,模具打開,一個四翼無人機的機身框架被機械手夾起放到傳送帶上,繼續往下走,兩邊的氣孔隨即噴出冷氣流給機身框架冷卻。
很快,框架進入等離子蝕刻艙。
為了最大程度減輕機身重量,在設計這款“旋龍”無人機時,設計人員采用了導線嵌入工藝。
隻見三台紫外激光器以0.1毫米的精度,在ge框架表層的特定部位“燒”出蜿蜒的電路圖案。
這種工藝,不需要是傳統意義的電路板和導線,而是直接在塑料框架的某些位置刻蝕出線槽,然後再注入銀漿作為導線。
白銀不僅重量輕,還是所有已知金屬中電阻最小的物質。
注入的銀漿很快被固化,形成細小的導電通路,在這些通路的某個點位,留有刻槽,到後麵相應的工序,會有機械手把相應的電子元件嵌入裡麵並連接固定好。
當框架從加工艙內出來,其脊柱位置已布滿銀白色的電路網絡,這些“電子血管”將把電流從電池倉引出來,輸送到整個電路。
此時,框架重量比剛鍛壓成型時僅增加5克,卻實現了傳統無人機需要100克線束才能實現的功能。
接下來,機身進入元件嵌入工序。
傳送帶兩側矗立幾十個機械抓手。
它們以每0.3秒一個的速度將元件嵌入凹槽並用電磁脈衝工藝瞬間焊接。
除了電子元件,給無人機的提供動力的電機,也是采用半嵌入式工藝。
在電機安裝工位,除了機械抓手,還有3d打印噴頭。
被加工件進入工作區後,加工精度達到0.01毫米的噴頭開始在刻槽上均勻噴塗預先配製好的材料。
這種材料由釹鐵硼磁粉與ge基體混合而成,打印過程中被同步施加脈衝磁場,使磁粉呈向日葵籽般的螺旋排列。
打印完成的基座被固化後,緊接著會安裝簡易的霍爾傳感器,然後接才是安裝如同紐扣電池般扁圓的無刷電機。
這種改良過的扁圓無刷電機被機械臂旋入基座後,磁性材料產生類似生物肌肉的“肌腱效應”,電機工作時產生的振動會被轉化為基座的微形變,進而通過壓電效應回收能量。
研究顯示,這種設計使無人機工作時間延長將近10。
電機安裝完成後,檢查工序會進行一次通電測試。檢測台的ed閃過一道藍色光暈後閃爍兩秒變成綠燈,表明檢測通過。
加工工件被送入下一道工序,安裝高速攝像頭。
安裝時,為了節省掉固定攝像頭模組的螺絲,機械臂會先將攝像頭置於零下40c的冷槽中收縮尺寸,然後將其迅速壓入框架上預留的嵌槽。
當溫度回升後,塑料記憶效應使嵌槽緊密包裹攝像頭模組邊緣,形成ip68級密封。
隨之而來的是最重要也是最複雜精妙的是三軸雲台的安裝。
其旋轉軸由ge與記憶合金交錯編織而成,通電時會讓內部分子結構重新排列,剛度提升十倍,斷電後又能折疊收納。
這種設計使雲台重量從傳統方案的280克銳減至45克,卻可承受48米每秒的陣風衝擊。
攝像頭啟動自檢時,鏡頭會旋轉著掃視整個車間,並自動尋找預先放置的物品,然後發出尋找成功的信號。
再次被放到傳送帶上的半成品,終於來到了硬件安裝的最終環節,安裝電池。
已經被封裝好的固態電池組被機械臂精準推入機腹,封裝的外殼同樣是工程材質,但與機身框架的配方略有不同,添加了2.558的氮化硼納米管,使其導熱係數提升八倍。
電池管理係統的芯片同樣被牢牢嵌入在艙壁內側。
安裝固定好的電池倉後,下一步是電極連接,機械臂前段是一個尖尖的探針,通電後會發出超聲波,將焊點處融化後完美合成一體。
電池安裝完畢後,會經過整體塗膜工序,隻見多個噴頭在預先編寫好程序控製下按照特定的軌道運行,同時噴灑出水霧狀的隱身液。
這種液體會在噴灑中布滿整個機身,然後經高頻紅外線照射烤乾固化。
至此,無人機被穿上了一件“隱身衣”,能有效降低探測雷達的反射信號強度,增強無人機作戰時的突防能力。
硬件安裝完畢的成品無人機很快被送往下一道關口。在這裡,它會被加載控製係統。
然後再次被送上測試台。
測試台上布置的十八個探針,對準預留的檢測點戳進去緊固好並通電,三秒鐘後,全麵檢測通過,綠色信號燈亮起,無人機下線,被放進一個小盒子裡,由輪式機器人送進倉庫。
算下來,一條生產線,生產一架無人機需要用時1分零9秒。
整個生產車間,共排布著16條這樣的生產線,一小時可以生產830多架,一天架。
同樣的生產車間,王銘洋計劃在第一階段建造15個,產能達到年產一億架。
同樣加緊生產的,不僅僅是旋翼無人機,固定翼無人機和c40炸藥等,也在大量備貨中。
c40炸藥是在c30基礎上升級而來的,爆炸能效是後者的兩倍,普通tnt的12倍。
喜歡悄悄地我在海裡采礦請大家收藏:()悄悄地我在海裡采礦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