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著韓森和杜蘭特也開始接連中距離投籃得分。
兩支球隊在開場之後都打出了總決賽級彆的攻防水準。
現場熱火球迷眼神中滿是意外。
因為騎士隊的成長讓人吃驚,歐文大開大合的樣子和去年那個隻知道突破的毛頭小子判若兩人,而約基奇和大加索爾的對抗中表現得一點兒都不像是新秀。
熱火隊火力凶猛,但騎士隊在首發時段和他們打了個旗鼓相當。
不過之後比賽的發展出乎了所有人意料。
理論上來說熱火隊這賽季能打球的人多,他們應該擴大輪換用陣容深度來打。
但萊利卻不僅壓縮了輪換陣容,比如錢莫斯在上半場就隻出場了2分鐘,而且還拉長了首發球員的出場時間。
這種操作讓人費解。
不過它帶來的一個直接作用是,馬龍也不得不跟著拉長主力出場時間。
因為他不跟的話,熱火隊就會在場上一鼓作氣把比分拉開。
而這帶來的一個間接作用是,騎士隊沒法用他們的五小在第三節打快速攻防戰了。
因為繼續那麼消耗,他們打第四節的體力都沒有。
不過即便馬龍沒那麼做,當比賽進入第四節決勝時刻後,比賽還是出現了一個很明顯的分水嶺。
騎士隊這邊隻有韓森能夠得分,而熱火隊的攻勢卻依舊不減。
這也讓他們最終以116比126敗下陣來。
比賽結束的時候,熱火隊的隊員在圍繞著他們的主教練萊利瘋狂慶祝。
就像韋德賽前所說的那樣,他們一賽季都在等待著這樣的時刻,複仇的時刻。
當結束了G1的當晚,韓森拿到了他們和熱火G1的比賽錄像。
在反複觀看之後,他發現了一個無論是之前還是比賽中都沒意識到的事情。
陣容上來看,熱火隊相比上賽季的變化也就是武切維奇換成了大衛·韋斯特,然後加了個喬·約翰遜。
士氣上來說他們的確很渴望勝利,但騎士隊這邊也不弱。
但在除了陣容和士氣外,熱火隊更大的變化還是來自場上的執行力。
熱火隊全場比賽幾乎沒怎麼出現失誤,而且出現機會球的時候基本上全都把握住了。
那不僅僅是杜蘭特和韋德他們,包括替補上來的韋斯特和喬·約翰遜他們這些角色球員。
那不單單是球員能力的問題,就拿約翰遜來說,他這賽季在籃網場均僅有11.8分,而且命中率隻有40.6%,競技狀態可以說是整個生涯最差的。
但是來到熱火之後,他的命中率提升到了51.8%,就連三分球都有41.7%。
包括大衛·韋斯特也是,上賽季他在步行者隊場均11.7分,命中率也是生涯新低的47.1%。
但是這賽季他在熱火隊的賽季命中率是54.5%。
熱火隊隊友強可以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機會,得分效率確實會有所提升,但不至於提升那麼大。
這種變化更大的原因,還是來自萊利。
萊利經理人生涯的綽號叫“神算子”,但是他的主教練生涯綽號是“魔鬼”!
這裡的魔鬼指的不是他人有多恐怖,而是他的訓練方式。
他執教時候的訓練強度是一般球員完全承受不了的。
當初奧尼爾叫苦不迭,有機會果斷跑路就是最鮮活的證明。
說白了這和萊利的籃球理解有關係。
在他看來,低端局的比賽看陣容強度,但高端局,打到焦灼時刻看得是球員本能。
你核心球員能不能把關鍵球打進,角色球員能不能把握住空位機會,全都是本能。
而那種本能,都源自於平時的訓練。
這種執教方式有利有弊。
弊端在於,大部分超級球星都不願意跟你玩這一套。
畢竟NBA本質上來說,球員和球隊是一種合作關係,而非雇傭關係。
好處就是韓森現在看到的,越是打到拚刺刀的時候,熱火隊越強。
而且因為熱火隊失敗的話注定沒有下一季,哪怕是球星們也都願意忍耐。
所以這支熱火隊,遠比上賽季那支熱火要強大得多。
甚至隻要他們能打進總決賽,無論是麵對勇士還是湖人他們贏麵都很大。
在看完了錄像之後,韓森去了訓練館加練。
本來他覺得騎士隊球員都成長了,打熱火會比上賽季要輕鬆。
但是現在看來,他必須做得比上賽季更好才有機會。
當他訓練到一半的時候手機響了起來,他拿起來看是馬龍打過來的。
在告訴對方自己在什麼地方後,他又接著繼續訓練。
等到結束,馬龍剛好也來了訓練館。
兩個人坐在場邊聊天。
“那家夥真的是個魔鬼。”馬龍在感慨。
很顯然,他應該也是發現了韓森所發現的東西。
韓森看了看馬龍,他從馬龍的眼神中感覺到了迷茫。
現在騎士和熱火之間不是球員能力,也不是戰術細節有差距,而是籃球理念。
人家萊利花一個賽季打造出來的鐵血風格,是你靠場和場之間的調整就能夠改變的嗎?
韓森收回目光。
其實他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贏這支熱火,但他有過太多這種類似的經曆,他知道如何處理這種時候的心態。
“邁克,當麵對魔鬼的時候,人類需要的是勇氣。”
雖然那並不意味著一定可以戰勝魔鬼,但它能讓人迸發出最大的能量。
正如《三體》中所說的那樣,勇氣是人類最偉大的讚歌。
這也是韓森貫徹了一整個職業生涯的格言。
馬龍轉頭看了韓森許久,最後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韓森的身上永遠有一種能讓人相信一切不可能會成為可能的力量。
兩天後,騎士和熱火的東決在美航球館繼續展開。
騎士隊對首發陣容做出了調整。
歐文、JR、韓森、塔克、約基奇。
馬龍在開場就拿出了騎士隊的底牌。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