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曆4580年底,舊羅素,武起信市。
當地市民舉辦了歡慶活動,慶祝舊羅素行省的成立。
新世紀之初,帝國發現並占領了舊羅素,不過在占領過程中與當地的土著發生了不少衝突,最後演變成戰爭,不過在帝國強大的軍事實力壓迫下,舊羅素的土著最終臣服於帝國的統治,並在之後逐漸成為了帝國的公民。
舊羅素原為遠南總督轄區和後來的遠南行省的一個地方行政區,不過,由於舊羅素和遠南大陸之間的距離相對較遠,舊羅素逐漸成為了一個自治的地區。到了李光穿越的那一年(黃帝曆4571年),舊羅素已經成為了遠南行省的一個高度自治的地區。
五年前,李光在遠南視察時,就和遠南省長提到過要把舊羅素從遠南行省當中給劃出來,新成立一個舊羅素行省。在這之後,西尼政府和武起信政府開始籌備舊羅素行省建立的準備工作,如行政規劃、人事安排、法律與政策、經濟與財政以及基礎設施方麵的準備工作。
以上這些工作要是放在本土的話,花的時間肯定很長,不過幸好舊羅素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地區,原本自己就有獨立的、沒和遠南行省其他地區一樣的上麵那些東西,因此隻花了一年時間就搞定了準備工作。
然而,新行省的建立要經過議會的批準,而因為舊羅素是南洋資本的地盤,其它黨派的議員,尤其是南方黨的議員堅決不同意,害怕這會增強南洋資本的實力,而海外黨的議員也對此很是擔憂,因此建省一事並沒有在議會獲得通過。
就這麼過了四年,後來在綜合考慮下,議會終於批準了建立舊羅素行省一事,舊羅素行省正式建立。
舊羅素行省的最高行政長官為之前舊羅素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省會放在武起信市。
武起信市是一個港口城市,它的存在時間已有幾十年的曆史。帝國拿下舊羅素後,就開始在當地北島最南端一個背山麵水的海灣修建港口,並命名為武起信市,以紀念帝國曆史上的三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修建武起信市的目的有兩個,一是作為貨物儲存和轉運的重要據點,其天然海港為貿易運輸提供了便利;二是作為移民定居點,吸引了大量塞裡斯移民來此居住和發展。因為武起信市重要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海港條件,它被選定為舊羅素行省的省會,以更好地發揮政治中心的職能。
現在武起信市有二十五萬人口,其中絕大部分是塞人。武起信市的金融服務業十分發達,在南洋僅次於淡馬錫和西尼,而有關食品和機械的製造業發展的也很快,總之武起信的工商業十分發達。
經過帝國政府幾十年的大力開發,舊羅素的農業變得十分發達。
畜牧業是舊羅素的經濟基礎,其產值占農業產值的百分之八十左右,其羊肉和奶製品出口量居全國第四位,羊毛出口量則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遠南,粗羊毛產量占全國產量的百分之四十。此外,舊羅素的奶牛存欄數量多,牛奶產量大,是全國第五大牛奶生產地。
舊羅素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大麥、燕麥、水果等,雖然糧食不能自給,但水果等農產品出口量相當可觀,比如獼猴桃、蘋果等。此外,舊羅素的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產業也較為出色,從北島的海灣到南島的海堡,葡萄酒產區遍布行省各地,其葡萄酒以純淨、清新的風格和卓越的品質,贏得全球葡萄酒愛好者的青睞。
舊羅素的農業生產效率很高。舊羅素是全國最早使用化肥的地區之一,而化肥生產技術在皇家科學院的不斷改進下,產量有所提高,對糧食的增幅大有幫助。近些年來,隨著國內先進農業機械的出現,舊羅素成為了少數使用以內燃機作為動力的農業機械的地區之一。
舊羅素的農業生產以家庭農場為主,經營規模較大,三百公頃的牧場一般需要十個勞動力。而且還要注意的是,農場主基本上都是塞人,而勞動力大部分都是當地土著,少部分是塞人。
舊羅素相比鄰邊的遠南,人口還是較少,生產的農產品除少量滿足省內消費外,多數出口到全國乃至世界市場,其羊毛、羔羊出口量占產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牛奶及其製品出口比例高達百分之九十六,因此受外麵市場影響較大。
舊羅素的礦產資源有石油、天然氣、煤炭、金、銀、鐵等,這是帝國政府派遣專家勘探後發現的。不過在綜合考慮下,帝國政府並沒有開發這裡的礦產資源,不過卻在發現的地方駐紮軍隊,嚴防任何人進入。
舊羅素因為麵積小,大城市相比農村(一個大農場相當於一個村)也沒那麼多,所以鐵路很少,隻有武起信市有鐵路,而且這條鐵路的職能主要是把農產品運輸到港口,便於輪船能快速裝貨。
不過,舊羅素建省後,有多個農場主上書省政府,請求在自己的農場旁修建鐵路,直通武起信市。因為這些農場主有選票,省政府的人不敢不重視,把此事上報給了帝都方麵。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