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淳風自幼聰慧好學,博覽群書,尤其精通天文、曆法、數學等。
武德二年,經劉文靜推薦,進入秦王府邸任記室參軍。
貞觀元年,李淳風上書指出傅仁均曆書中的錯誤,得到李世民賞識,被授將仕郎,進入太史局。
李淳風原本以為他接下來的人生應該是在熟悉和喜歡的天文曆法領域發光發熱。
結果,誰也沒想到大唐向另一個方向馳騁而去,而他也幸運的搭上了這趟快車。
不是每個朝堂官員,都有李淳風這樣的魄力,放棄當前的官職,以學子的身份去參與靈契學的考核,做一位先行者。
雖然所有人都看得出來靈契學的未來,但初期大部分的學子都是白身。就像世家再急著抱大腿,派來的人都是家中小輩,而不是管事的家主或領導者。
即便他們知曉,綁定一個守護獸對世家的權威有多重要。
但越是位高權重,越是求穩。
所以,李淳風其實算是一個比較顯眼的另類。
他作為皇上登基前的班底,處在受重視但又不屬於核心圈的微妙地位,這樣的舉動可謂是十足的冒險了,畢竟誰也無法保證他能不能加入靈契學,加入了又能不能綁定守護獸。
比他身份高的,不需要進入學院就有綁定的機會,和他身份差不多的,不太能拉的下臉,而比他身份低的,又有些求穩。
因此,李淳風就陰差陽錯的成了官員裡的“獨苗苗”,引發了不小的關注。
李承乾也和李世民的閒聊中知道了他,查看了他的資料後,恍然大悟:“我說了,總感覺缺了點什麼。”
“缺了什麼?”李世民好奇。
“人才啊……”李承乾看著李淳風的特長振振有詞,“技術人才啊。”
一個頂級的紈絝身後的家族怎麼能缺乏核心競爭力呢?缺乏核心競爭力,家族就容易倒塌,紈絝的生活就難以維持,所以頂級紈絝的背後需要的就是這樣的高科技人才啊!
李承乾說得一套一套的,很多詞他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脫口而出的,反正是把李世民繞暈了。
以至於李世民隻記住了一件事,李淳風是承乾看上的人才,不是,他憑什麼?
於是,不管知不知道李淳風的人,都注意到了皇上對他的關注和特意傳召,忍不住扼腕歎息,心機真深啊,李淳風,早知道他們就做這個拔頭籌的人了。
實際上純屬好奇,興趣驅動而加入靈契學的李淳風,發現自己應對完皇上奇奇怪怪打量的眼神,還要應對其他人奇奇怪怪豔羨的目光。
一心投入靈契學學習的李淳風完全不知道外界自己已經有了如何“老謀深算”“心計過人”的頭銜。
當然了外界對他的關注隻是一時的,畢竟靈契學發展的過程中,可以關注的事情很多,李淳風的熱度在開學後不久就下去了。
然後,在第一場結契大會時,又燃起來了。
第一場結契大會,最熱門的話題就是魏王李泰成功和三足金烏結契。
話題第二是太子與魏王兄弟情深,為他成功結契感動到淚灑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