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為王_大唐天將軍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大唐天將軍 > 第二百四十一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為王

第二百四十一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為王(1 / 2)

幾天前,劉晏和楊綰奉命來到多瑪的營帳。

李瑄與他們商議關於青海之地的發展計劃。

李瑄準備建立青海郡,治所在伏俟城。

河西走廊的祁連山以南,都屬於青海郡。

使青海郡與西平郡、張掖郡、酒泉郡、晉昌郡、敦煌郡、九曲郡相連。

青海郡西到香日德地區。

青海東北都是山地無人地帶。隻是將其納入版圖,人跡罕至。即便如此,李瑄也準備將青海郡劃分十三縣。

將來一定是人口大郡。整個青海郡的麵積,比河西走廊五郡加起來都大。

在九曲、臨洮黃河以南的大積石山,建立積石郡,囊括以前的通頰地區,建立籠絡城(今瑪沁縣)為治所。

如此,大唐就完美包圍白蘭羌。

以後白蘭羌不敢對大唐起絲毫異心。

最後就是柏海郡,建立河源、柏海等五縣,以柏海為治所。

正好遏製住蘇毗與吐蕃的聯係之路。

實際上,蘇毗已經將吐蕃得罪死,背刺大唐的概率很低。隻要有李瑄在,必然會有機會揮師邏些城。

李瑄又與劉晏、楊綰商議將吐穀渾、吐蕃、黨項安置在青海哪個地方。

關於軍隊,需要重新調動。大唐隴右郡的防守區域,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李瑄上奏李隆基將赤水軍重新劃歸河西節度使。

因為回紇也是敵人,沒有赤水軍,河西太過薄弱。

另外,河西軍還可以直接出陽關、玉門關至西域。

最主要的是,沒必要將近十萬大軍,安置在九曲。

李瑄將哥舒翰的積石軍,安置在積石郡的籠絡城,將漠門軍也安置在積石郡,建立莫門軍城。

平夷守捉安置在洮陽郡。

九曲的武寧軍(鎮西軍改)、金天軍,暫且不動。

寧邊軍調遣到原為樹敦城的赤水城。

威勝軍調集到青海以南。

原本的寧邊軍城、威勝軍城荒廢,作為百姓之城。

九曲有武寧軍足夠。

隴右的白水軍調集到青海以北,威戎軍調集到青海以東。

這些調動皆是用以管理吐蕃俘虜和吐蕃百姓。

兵馬超過一萬的安人軍,分彆駐紮在茶卡鹽湖和都蘭地區,建立新的安人城。

河源軍調到合河(今布哈河)駐紮。

和吐蕃不同,唐軍會調集吐蕃武士,配合漢人的工匠,在這些地方建築堅城。

原本的白水軍城、威戎軍城、安人軍城,荒廢成遷徙百姓的城池。

唐軍的戰略重心,開始向雪域高原移動。

原本唐軍的那些戍堡、守捉、軍城已經沒有任何意義。

李瑄最終敲定將隴右節度使的治所搬遷到伏俟城。

臨洮軍也駐紮在伏俟。

再把軍隊放置在湟水城,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這樣的布置,不是為了苟延殘喘的吐蕃,而是為了更容易看管吐穀渾、黨項、通頰、吐蕃等民族,甚至是震懾白蘭羌國和蘇毗國。

綏和守捉,以後會改為振武軍,進駐石堡城。

現在石堡城雖然沒有什麼戰略價值,但卻是河湟之地到青海的要道,可以作為監視之用。

隴右其他軍如寧塞軍、振威軍、合川守捉,也都離開寧塞、西平郡。

它們雖然隻有五百到一千人,但這種小軍、守捉的意義,就是為了遙控戍堡,巡查邊界。

否則就不能算是邊軍。

李瑄將合川守捉調到烏海城,這實際上是蘇毗的國境,但此要道一定要掌控在大唐的手中,蘇毗也不會說什麼。

將振威軍調到伏羅川,將寧塞軍改為臨蕃軍,調到茶卡鹽湖西北的烏蘭地區。

最後是計劃新建立在柏海的三支軍隊,神威軍、綏戎軍、定戎軍。

這其中的重點是神威軍。

這一個月來,李瑄考慮再三,突然覺得神威軍的名字不好,他準備不取神威這個名義,而是改為神策軍。

接下來的一兩年,李瑄要想方設法入相。

去長安不能把親衛帶上,因為李隆基會讓金吾衛護衛他,最多帶幾個貼身的衛士,或者招募奴仆。

一共一萬五千人的神策軍,駐紮在水草肥沃的柏海,還有牛羊享用。

李瑄準備將親衛,留在神策軍,組成神策軍的骨架。

由臨洮軍副使南霽雲,為神策第一任軍使。

以李晟為神策軍副使,張萬福為神策軍副使。

裴瓔在神策軍為騎將,其他神策衛,立跳蕩功者,皆為神策、綏戎、定戎三軍的衙將、郎將,未立者為押官。

李瑄提拔一名叫曲環的河源軍副使為定戎軍使,他在戰鬥中非常勇猛,值得提拔。

提拔河西掌書記段秀實為綏戎軍使,計劃綏戎軍比定戎軍多兩千人馬。

在僚屬中,段秀實是讓李瑄放心為將的人。

他要以神策為基,定戎、綏戎為兩翼,這兩萬多兵馬成為鎮守吐蕃的第一防線。

將來起事的時候,也能為他所用。

等新占領的區域事態穩固,軍士招募後,河東、朔方、河西步騎會抽調走。

河西赤水軍調回涼州城。

而原本在涼州城的大鬥軍,調到白亭海邊的休屠海,建立大鬥軍城,給回紇上一下壓力。

李瑄打垮吐蕃,在休屠海築城,距離回紇一步之遙,回紇一定會多想,也會畏懼。

因為和強盛的吐蕃相比,回紇不算什麼。

而如此強盛的吐蕃,三年時間被李瑄打垮,讚普也被生擒。

青海至柏海發展規劃,軍事調動,此為第三份奏折。

除此之外,還有一份家書。

不知不覺,李瑄又長一歲,到了及冠的年紀。

按禮製,李瑄當有一個表字。

當然,大唐沒有漢代那麼重表字,有的文人權貴不稱表字,也沒有表字。

奏折六百裡加急送至長安後,李瑄沒有在多瑪停留,他押送著尺帶珠丹等人,準備前往青海。

順便將石堡城解決……

……

長安城。

一個月前,李瑄派人快馬加鞭將大破吐蕃的消息傳到長安。

一連幾天,都有驛卒七百裡加急飛奔至長安城中。

從大非川騎兵破敵,到生擒尺帶珠丹,全殲吐蕃士兵。

得到這些消息,李隆基激動不已。

特彆是得到吐蕃全軍覆沒,生擒尺帶珠丹的消息後。李隆基下詔休朝,大宴三日。

他登台擊羯鼓,手舞足蹈,肆意縱情,連頭發散開。

侍人想提醒,李隆基卻置若罔聞,他用豪邁明亮的羯鼓聲,表達他的心情。

自登基以來,從未有一件戰事,讓他如此興奮。

他希望尺帶珠丹像是當年頡利可汗見太宗皇帝一樣,叩頭行禮,並為他獻上一支舞蹈。

李隆基也知道李瑄還在處理戰後的諸多事宜,短時間內無法回長安獻俘。

現在李隆基隻期待李瑄將戰報送達,他要仔細觀看戰報。

看李瑄如何殲滅吐蕃三十三萬大軍,怎麼生擒尺帶珠丹?

之前李隆基相信李瑄會獲勝,卻沒想過短短數月間,有如此戰績。

有大臣提出應當令李瑄乘勝追擊,滅國吐蕃。

但被李隆基訓斥:“你比七郎還懂得兵法嗎?”

這些大臣不明白戰爭的意義。

唐軍從秋天,對戰到來年春天,士氣已無之前強盛。

巴顏喀拉山口距離邏些城三千多裡遠。

相當於長安到嶺南的距離。

而且路途艱難。

這也是吐蕃敢不計後果挑釁大唐的原因。

連好大喜功的李隆基都知道,沒有一兩年準備,大軍無法繼續深入。

這些大臣不一定是為難李瑄,而是想以此得功,如果李瑄能直接攻入邏些城,他們這些提議者也有功勳。

可是臣子之中良莠不齊,有些無能且無知。

暮春三月,蝶舞鶯啼的時候,李瑄的完整的戰報,終於到達長安。

李隆基與楊玉環正在曲江賞花,曲江花樹迷離,柳岸楊柳如煙,花絮飛滿天。


最新小说: 僅僅愛了很久 穿書:彆因為個名字就無視常理啊 暗夜雙雄 名偵探柯南之宿命共鳴 不死獵魔人 收徒百倍返還!滿宗仙帝太離譜 登錄開始計費?玩家罵完含淚充值 贅婿逆天錄 上界唯唯諾諾,下界為所欲為 女扮男裝後我混成男主頭號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