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了電話。
朱豪才問道:“林陽,剛才是不是南方團的蔡全打來的電話,有沒有說咱們魚料的事情。”
“老蔡說了,咱們運過去的魚料效果還不錯。”
“他之前認識幾個規模不大的魚塘養殖的個體戶,也想要這種魚料,大概加在一起有每個月要2000斤的樣子。”
“朱豪你準備一下,回頭等蔡全把合同彙過來之後,就把2000斤的魚料發過去。”
林陽說道。
“行。”
聽著又能多出2000斤的魚料訂單,朱豪的心情大好:“歡姐弄的這個魚料配方以後可就是我們公司的主要業務之一了。”
“小陽,你剛才說過完年要去老蔡那裡,到時候帶上我唄。”
陳大牛咧著嘴笑道。
“行,他們來了一個南方團,我們也組建一個北方團,過去考察考察。”
“到時候趁著過年的時候,咱們都去。”
林陽笑道。
“這敢情好,活了大半輩子還沒去過南方,正好去看看。”
龐彪說道。
“那咱們就擼起袖子加油乾,到時候年底咱們先去南方旅遊談業務,回來就入住商品房。”
“這幾天安排一下,咱們準備搬家,把公司搬到縣裡去。”
林陽說道。
“都動起來,趕山的趕山,養魚的養魚。”
……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一個月過去了。
這一個月的時間,林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陪伴著劉青青。
公司搬到了縣裡之後,明顯效率要高很多。
紅山村的魚塘養殖,現在主要靠陳歡歡和林小花兩個人,還有馬長生,趙二蛋的輔助,再就是生產隊的其他年輕勞動力,裝車,卸貨的。
知青點改造的宿舍也隻剩下陳歡歡帶著孩子。
朱豪他們現在都住在縣裡。
河鮮市場的一樓批發河鮮的,二樓是辦公室加住宿,反正是單身漢一個,辦公桌後麵放個床就是臥室。
天冷了再弄了火爐,也暖洋洋的。
為了方便照顧劉青青,林陽也單獨弄了二樓最深處的一個房子,簡單的布置了一下,兩口子也住在這裡。
隔三岔五的,林陽開車到紅山村看看魚塘的情況。
這一天,天氣冷得哇涼哇涼的。
林陽開車到了村裡,剛路過知青點改造的宿舍,就看到陳歡歡出門,戴著手套,提著一個袋子,裡麵裝著魚料:“小林,你回來的正是時候,我還想著今天給你打個電話呢。”
“歡姐,啥事兒?”
“你問問那個蔡全,他們南方不是有什麼塑料嗎,你之前定了一些說是要什麼大棚,然後弄幾個爐子,能保證魚塘安全過冬,眼瞅著天冷了,還沒到。”
陳歡歡說道。
“今天剛打了電話,已經發車好幾天了,估摸著這一兩天就到。”
“不到11月份,天氣還行。”
“我讓朱豪這幾天在縣裡買爐子,到時候先把爐子安置好了,等塑料來了咱們弄成大棚,三五天的時間就能搞好。”
北方養殖水產,最怕的就是冬天。
尤其是三九天,魚塘結了冰,魚苗是要凍死的,產量就更不用說了。
但正是因為冬天稀缺。
這三個月供應魚貨的時候價格還能漲一漲,年底分紅能多一些。
“成。”
聽著林陽已經落實好了塑料的事情,陳歡歡也鬆了口氣。
“歡姐,你現在要去乾啥?”
“差點忘了說了,那個方為善同誌給的筆記本,按照上麵的配方配比之後,經過一個月的實驗,確實能提高水產的繁殖能力,我正想著讓你去看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