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
陳達、陳鐵柱、陳嘯、陳荒、陳愛國、老書記、老族老等人,全部都來到祠堂,準備開會。
主要的問題,就是關於知青下鄉的事情,其他人還不知道,坐在旁邊你看我我看你。
“剛才六子在俺家,和俺說,他聽到風聲,在秋收之前,知青可能會下鄉!”
陳達沉聲的對著眾人說道,知青下鄉,影響的就是他們秋收後,能按照工分分到的糧食。
“什麼?城裡的知青要下鄉?咱們這邊?那群細皮嫩肉的小子和丫頭下來乾啥?”
陳荒並沒有第一時間想到工分的事情,而是嫌棄的擺擺手,沒乾活農活的城裡人下來,不就是添亂嗎。
“不是能乾什麼,是他們下鄉之後,要參與村裡的建設,也就是幫助咱們秋收,是要給他們算工分的!”
作為村長的陳愛國,一眼就找到問題的核心,工分,糧食,才是重點。
“不行!俺不同意,他們要是給他們算工分,咱們分的糧食豈不是會更少?”
明白過來,陳鐵柱拍著桌子拒絕,村裡那點糧食,還不夠全村人分的,加些知青下來分糧食,豈不是要餓死人?
“唉,俺也不同意,可一旦真的下來,咱們到底該怎麼辦?”這種情況,陳達也很無奈,知青下鄉,肯定是由公社的人帶下來。
就算拒絕,也拒絕不了啊。
“那就彆讓他們參與秋收,要麼就是增加咱們村子參與秋收的人!咱們六七百人,每一個都算滿工分,給他們算七八工分,或者是五六工分!”
“分糧食的時候,他們分到的糧食也是最少,能把咱們村子的糧食,最大程度減少分給外人!”
眾人沉默,還真沒有什麼其他辦法,總不能告訴公社,他們不要知青。
公社可不管那麼多,人帶到,就離開,把知青留在村裡,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陳愛國想到一個辦法,秋收的時候,村裡不是全部人都參與其中,老人和年紀不大的小孩,一般都不會算。
按照參與秋收的人,和分糧食的比例,隻要再加入大量的人力。
就可以減少分配糧食比例的糧食,就算知青乾活,也達不到農村人的標準,他們完全可以不給他們算滿工分。
秋收結束,知青獲得的工分,分配的糧食也不多。
最大程度減少村裡糧食分配出去,大部分糧食依舊在村子裡。
“就沒有其他辦法嗎?俺還是不想分糧食出去,那可都是咱們的救命糧食!”
聽完陳愛國的話,眾人再一次沉默,陳荒有點坐不住,把村裡的糧食分出去給外人,他接受不了。
村裡有的是人,哪裡需要知青來幫忙秋收,簡直就是說的好聽。
。。。。。。。。。。。。。。。。。。。。。。。。。。。。。。
加入書架~穩定更新~小廣告支持一下~感謝~
喜歡60年代:每日盲盒,悠閒生活請大家收藏:60年代:每日盲盒,悠閒生活天悅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