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在議論的時候,也派出自家代表,拿著袋子走在旁邊排隊,靜靜等待分發。
有些則主動開始收拾周圍桌上的碗筷,一個個疊起來搬到廚房,找出一個大木盆,往裡麵加滿水開始清洗。
碗裡沒多少油漬的,用清水清洗乾淨就行,但凡有油漬的,都被使用草木灰來清洗,油漬會被草木灰分解,用清水再洗一遍就能乾淨。
現在這個時代沒有洗潔精這種東西,農村一般用草木灰、皂角、絲瓜瓤+熱水清洗碗筷。
其他人看到也跟著行動起來,從廚房拿出抹布,對著從各家搬過來的桌子桌麵進行清潔。
仔細擦拭一遍,確認乾淨就讓人按照桌腿上的名字,抬回人家家裡去。
村裡稍微大一點的孩子,嬉笑著跟在身後,一起幫忙搬長凳。
“在發魚之前,還有一點事情要和大家說一下。”
“村裡蘑菇培育基地、養豬、兩個產業都是族長弄出來的,想帶大家過好日子。”
“現在村裡二十隻小豬仔都是族長從外麵艱難弄回來,咱村裡也買不到二十隻小豬仔。”
“族長也願意先給村裡養,那是族長信任咱們大家夥,信任村子!但咱不能沒有什麼表示,所以....”
“俺和其他幾個族老,以及老族老代表村裡,給族長寫了一個欠條!現在族長給村裡二十隻小豬仔,以後咱們得還族長二十頭大豬。”
“還有,族長用自己的關係,在外麵給咱村買了一萬斤豬飼料,裡麵很有營養,能讓小豬仔更快長大。”
“這種豬飼料連人都可以吃,算作是糧食也不為過,一萬斤豬飼料,基本就是一萬塊錢!”
“族長還利用自己的關係,不用一次性付清一萬塊錢,分成十次付完!這一筆也記上了,以後村裡都得用集體產業還。”
“現在不想的直接說出來,認為二十隻小豬仔還二十頭大豬不合適,覺得不用買豬飼料的,咱們公開好好談談。”
“畢竟以後都是集體產業,和村裡每一個人都有關係。”
就在準備分發魚肉的時候,周圍所有人注意力往這邊集中的時候,陳達再次開口。
伸手攔下分發稱重魚肉的人,麵向眾人,把村裡給族長寫欠條的事情說出來。
就連欠的東西,到底還什麼都說得一清二楚。
最後就是詢問所有人意見,不管如何,隻要村裡還準備養豬,給族長的欠條就必須寫。
二十隻小豬仔還二十頭大豬看似賺翻,可,誰又能在這個時候給村裡弄來十對可以繁殖的豬?
沒有族長主動提及,村裡壓根沒有機會養豬,平日裡連普通豬的豬毛都看不見一根,還養豬?幾乎是天方夜譚。
同樣的,村裡能夠養豬,不止是有小豬仔就可以,還得有蘑菇培育基地那邊的聯動支持。
這才得益於村裡有能力養豬,但,蘑菇培育基地也是族長所帶來技術,才能有現在兩座蘑菇培育基地減輕村裡糧食壓力。
所以,陳達把村裡欠族長的東西擺到明麵上來說,就是要看看村裡人反應。
要是太多人覺得不合理、不願意、不情願,那村裡的養豬產業或許會直接終止。